第一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速经济”。高碳意味着高增长,低碳是不是意味着低增长?这是人们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最大悬念。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意味着GDP的增速会降低0.12个百分点。作为“高碳经济”典型的中国,这一影响大约在1.2个百分点左右。这一宏观经济成本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考虑到减排带来的对国民健康、能源安全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其好处完全可以抵消这一经济成本,实现“又好又快”的低碳高增长。
第二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高投经济”。20年投资40万亿,从静态上看,这个数据很惊人。但是,从动态上看,以年度为基础计算,这部分所需的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5%。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中国总投资由2000年的3.29万亿增加到2008年的17.23万亿,年均增长23%。以年均增长20%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达到61.7万亿,若每年投入2万亿,相当于总投资的3.2%;再以年均增长16%计算,预计到2020年总投资可以达到129.6万亿,若每年投入2万亿,只相当于总投资的1.5%。应当说,这个投资比例是很低的。
第三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低效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而新能源技术成本是较高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太阳能发电成本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有望降至1元/度以下,达到或接近常规发电成本,从而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拥有完全取代化石燃料发电的经济基础和商业价值。
第四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减排经济”。低碳经济应当包括增加碳汇与减少碳源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吨-7.1亿吨碳。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1981年以前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净提高6.21个百分点,可以吸收固定二氧化碳3.7亿吨至44.1亿吨。森林覆盖率越高,碳汇能力就越强。因此,应当努力巩固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汇,挖掘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
第五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零碳经济”。从高碳到低碳,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现阶段经济发展不能没有钢铁、水泥、建材等高耗能物质支撑。任何经济体都必须要有一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只要符合低碳经济的“最少和最大”内涵要求,就不应该完全排斥技术先进的高能耗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千方百计降低碳强度,提高碳效率。
第六大误区:低碳经济就是“道德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从中长期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与“道德”无关。但从近期看,并不排除西方国家通过高碳经济模式转换,在新的平台上和新的游戏规则下,利用其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重新拉大实体经济的竞争优势;也不排除对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制约。在过去15年中,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减少4.9%,在美国、德国仅为1.7%和2.7%,印度为1.3%。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会据此认为自己的“道德”不高,而中国的经济“道德”最高。所以,低碳经济不是什么“道德经济”,而是实实在在国家博弈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