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今日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份报告称,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据悉,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2004年3月启动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出席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的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与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指出,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但他们在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时又指出,这次核算得出的结果虽不完整,但也足以令我们对现实全貌有所估计。这些数字再次证明,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
据介绍,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3月启动这一项目。两年中,技术组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结论认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潘岳与邱晓华共同介绍说,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20多项,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10项(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废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总的来说,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除了污染损失,此次核算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潘岳与邱晓华指出,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在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社会又进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随后又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升华,是中国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飞跃的一个重大契机。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必须有坚实的制度来支撑。如果我们不能够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就无法完成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
潘岳表示,工作组下一步准备做两件事:第一,完善核算方法,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常规工作开展下去。环保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等三项基础性调查工作,以补充本次统计的缺憾;并启动全国生态破坏损失调查,为环境退化成本的全面核算奠定基础。第二,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环境经济管理政策。由于这份报告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数据进行了核算分析,对行业和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具体数据参照附件)。这样,环保总局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邱晓华也表态说,国家统计局将按照国务院领导有关统计部门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障的要求,积极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推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据介绍,2006年7月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该项目成果专家评审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和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该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项目提出的核算技术和方法体系基本科学合理,为建立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启动了科技攻关和专项研究课题,世界银行专门设立了技术援助项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署、亚太经社会、欧盟、挪威、荷兰以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对中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此外,为了配合国家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北京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辽宁省、安徽省、浙江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试点工作。调查了辖区内30%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3万个左右的家庭,调查还涉及到除环保和统计部门以外的卫生、农业、水利、城建、交通等相关部门。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完成试点工作。
潘岳与邱晓华最后说,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开展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工作,因此,中国环境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计划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韩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