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费增幅略有回落,稳定在红灯区
由于物价水平显著回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名义增速出现大幅下降,但剔除物价因素,消费实际同比增长15.8%,比去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高1个百分点。2008年闰年和春节所在月份与今年不同的因素也造成1、2月份当月消费增速出现较大波动。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6%,季节调整后,消费增速略有回落,稳定在红灯区。
分地域看,受政府“家电下乡”等政策刺激,农村地区消费增长提速明显,目前农村消费增速已快于城市。1-2月,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剔除物价,实际增长15.1%,比去年全年低0.6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名义增长17.0%,实际增长17.2%,比去年全年高4.1个百分点。
分商品类别看,1-2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15.9%和7.6%。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汽车类增长9.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0.7%,增幅下降较多。
6.CPI首现负增长,季节调整后降至浅蓝灯区
2月份,CPI由1月份的同比上涨1.0%转为同比下降1.6%,这是自2003年年以来CPI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CPI累计同比下降0.3%。据2008年各月CPI环比变化率计算2009年的翘尾因素,今年2-11月,CPI翘尾变化均为负值,且2月份负值最大,为-2.5%。在新涨价因素较弱的情况下,CPI于2月份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从CPI环比涨幅来看,1月份环比上涨0.9%,2月份环比与上月持平。CPI环比涨幅的变化说明,目前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受2008年初雪灾和春节在2月份的叠加影响,去年2月份的CPI为2008年全年峰值。因此,春节因素和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使得今年2月份CPI的同比下降水平有所夸大。剔除季节因素后,CPI涨幅维持下降态势,处于浅蓝灯区。
从CPI构成看,食品价格下降是导致CPI 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2月份则同比下降1.9%,其中2月份降幅较为明显的有: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8.8%(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8.9%),而1月份为上涨2.8%,鲜菜价格下降9.3%,1月份为上涨11.6%,油脂价格下降17.2%,1月份为下降13.9%。受PPI下降的传导,CPI中的非食品价格降幅也在扩大。2 月份非食品价格下降1.2%,降幅较1月份扩大0.6 个百分点。其中,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2.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2.9%。CPI八大类构成中,除以上四类非食品类价格出现下降外,其余三类价格同比均有所上涨。2月份,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