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局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副局长孙英民8日说,河南已用考古学的方法,找到了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第一次确定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使后世逐渐迷失的楚长城分布线路及区域再次清晰地展现出来。
长期以来,楚长城只存在于文献中。到底有没有楚长城、楚长城在哪里、它是怎样建筑起来的?考古界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2008年10月至今,为配合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及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根据河南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了豫南地区楚长城资源的调查任务。
结合文献和前期掌握情况,楚长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顶山、南阳、驻马店、信阳4个地级市的25个县(区)。依据楚长城的特点及任务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两个调查队,分段进行调查。
到目前为止,两个调查队徒步行走763公里,通过调查,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51公里,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37公里、山险81.34公里,共计137.22公里。
此外,调查和发掘确定了方城县大关口和泌阳县象河关等楚长城关堡2个,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泌阳沙河店古城、付庄古城等位于楚长城线上的城址3个。
通过此次调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平顶山市叶县、舞钢市,南阳市方城县和驻马店市泌阳县境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说,从目前调查看,不同地段的楚长城特点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叶县夏李乡高楼山以东及方城县杨楼乡的楚长城特点一致,即以绵延几十公里的人工修筑墙体为主;舞钢境内的楚长城是山险和扼守山谷的人工修筑墙体相结合,共同组成防御线;泌阳境内的楚长城则是以山险为主,以关堡或城址扼守古道、关口为主的防御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