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和殿”周边可能分布宫殿群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之一,建都广州,强盛时期拥有今天广东、广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南汉历三世五主,共55年,至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据文献记载,南汉统治者广聚珍宝,大兴土木,在都城内建造大批宏伟华丽的宫殿,约有20多座。都分布在现北京路、广卫路、省财厅一带。
李灶新推测,目前发现的这座宫殿,从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和气势来看,应该是“乾和殿”,是南汉皇帝“办公”朝政的大殿之一。沿此往北,可能为南汉国的寝宫所在。
历史上的南汉国,五位帝王都荒淫残暴。仅第一代皇帝前期政治较清明,其他都腐败无能,终被北宋攻灭。据记载,宋军攻入前,末代皇帝命内侍将宫殿一把火烧了。
南汉国宫殿发掘有何意义?李灶新分析,这会推动唐宋时期宫殿建筑风格的研究。目前唐朝宫殿仅有西安大明宫遗址发掘了很小部分,北宋时期的宫殿遗址深埋黄河泥沙下,南宋都城在杭州城内也无法发掘。南汉文化上承大唐下启两宋,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式样有重要意义。
蝴蝶作为审美形象的历史大大提前
在宫殿的北庭院,考古人员发现,地面上铺设的方形地砖非常精美,反映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地砖边长为36厘米,厚约5厘米,表面的菱形方格内饰有四只飞舞的蝴蝶,边角饰有折枝牡丹。在中国文化里,蝴蝶身美、形美、色美,被誉为至善至美的化身,是美丽吉祥的象征;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是富贵的象征。这两种图案装饰的运用,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李灶新分析,蝴蝶形图案在南汉国的地砖上大量出现,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以前人们认为,蝴蝶作为艺术审美图案出现较晚,在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如青花瓷、粉彩中是常见题材。而这次的发现,将蝴蝶作为艺术审美的历史大大提前了!
而牡丹作为艺术审美形象盛行于唐朝。南汉地砖上出现折枝牡丹图案,也正是南汉国文化延续大唐遗风的明证。
文献资料记载中的南汉国宫廷生活,极尽富丽奢华,这些精美纹饰,也正投射出1000多年前那个南方边陲小国的瑰丽身影。
四口大缸一字排开神秘罕见
此次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颇具神秘色彩的物件,目前尚无法确定他的身份和用途。它形似水缸,高约80厘米,起初考古人员以为它就是水缸,但在全部发掘之后发现,它没有底,下面铺有砖,并且有四个、东西向呈一字排开。
此后考古人员猜测,可能是种花的,但它处在室内,且没有种花的痕迹。考古人员在现有的历史文献中,也未能找到相关的记载。由于它上半部分饰有莲花纹饰,加上史载南汉历代君主虔信佛教,因而考古人员猜测,该物品可能与宗教有关,但这一推断尚未得到证实。
该宫殿出土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文物不多。但在主台基附近发现了底部刻有“掌要局”字样的碗,考古人员推测,“掌要局”应为皇帝贴身的机构。还有部分碗底刻有“官”字,应为官窑定制的。与此同时,宫殿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刻有南汉纪年的瓦片,如有的刻着“大有十□(残去)年”的字样,“大有”就是南汉第一代皇帝刘陟(又名刘岩)的年号。
-链接
广州城市中心延续2000多年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既是2000年前西汉南越国和1000年前五代南汉国的王宫所在地,也是历代郡县、州府的治地,是广州延续2000多年不变的城市中心。遗址自上而下层层叠压有秦代、南越国、汉、晋、南朝、唐、五代南汉、宋、元、明、清和民国12个历史朝代文化遗存,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广东唯一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重点保护的项目。
文/本报记者 夏 杨 实习生马红平 通讯员 章昀
图/本报记者 蔡惠中 实习生欧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