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出席汉字文化节并致辞,指出推崇汉字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性宝贵遗产。图为他当场写下“汉”字后,与众人组成“汉动天下,字转乾坤”的主题口号。中新社发 董会峰 摄
中新网6月27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在东亚透视栏目刊发署名黄彬华的退休资深报人文章《汉字在日本就没简化吗?》对汉字在东亚的发展以及地位、作用进行阐述,该文也指出,要将简体字加以废除,回到古老的繁体字时代去,这不仅是开历史的倒车,也是把13亿人前途当儿戏的妄动。
文章摘录如下:
日本、韩国、越南等过去的汉字文化圈国家越来越重视汉字,但并不等于就能广泛使用或理解“中文”,何况“入籍”异国的汉字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单靠汉字能促进文化交流之说并不真切。更严重的是,朝令夕改,不仅劳民伤财,也是破坏国际信誉的行为,绝对不能儿戏。
中国汉字从繁到简,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日本明治维新、中国五四运动,当时产生强烈的废弃汉字思维,一是东方落后于西方的现实,二是机械化才能迎头赶上的新认识,即使没有奢望再度崛起,也曾期望能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命运。事后证明,废除汉字不仅不现实,而且是过分极端的行为。过后日本采取了限制汉字使用的策略,中国则从大规模简化汉字着手,推广白话文和普通话,如果中国没有这些革新过程,就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崛起现象。
电脑的出现,特别是日本率先研制汉字字库成功,不仅让人重新认识汉字与生俱来的强韧生命力,还为它打开了凤凰涅槃的大门,虽然不保证废除汉字论已经寿终正寝,至少在现阶段已没有人再提废除汉字问题了。
借鉴日本的经验
汉字是中国的发明,汉字文明不仅让中国一统“天下”,也让当时的近邻国家加速文明开化,其中享受汉字文明恩泽最深最丰的国家就是朝鲜、日本和越南。日本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不仅文化和社会有飞跃的发展,事实上也曾对汉字文化圈有过不能抹煞的贡献,很多汉字的科学、社会学、医学等现代词汇,就是日本的再创造,然后回馈中国的。
中国汉字简化,一是历史的必然,惟有简化才能提升;二是借鉴日本经验,以实现加速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目标。很多人忽略一个历史事实,以为简体字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35年,当时蒋介石政府就认为,汉字简化是必然方向,责成当时教育部长王世杰进行文字改革。同年8月,国民政府以教育部名义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324字),但遭到国民党极右派的阻挠,不到半年即遭通令暂缓执行。
1955年,虽然蒋介石已退守台湾,依然主张汉字必需简化才有前途。时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会主任的罗家伦,奉旨发表《简体字之提倡甚为必要》,同样又遭民粹派强烈反对,蒋从此也就不再提简体字计划。
首批《简化字总表》
至于在大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领导的文字改革委员会积极推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拉丁(罗马)拼音方案等具体工作。1956年1月公布首批简化字515个,简化偏旁54个;后来以此为基础,于1964年推出包含2235个简化字的《简化字总表》(占3500个常用字一半以上)。
这些简化字,有些是回头使用的笔画较少的古字,或将书法中的草书、行书加以楷书化,也有民间原本使用的简笔字,也包括一些新造字。此外,也将一些异体字加以整理,以“从俗”或“从简”原则,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异体字规范化,或直接将发音相似的几个字拼用一字。
结果,《简化字总表》2235个字,平均每个字10.3划,而被取代的繁体字平均为16划。通过同音替代办法,减少了102个繁体字。当然也有一些缺点,包括同音替代合并过度简化等问题,甚至被人指责,简化过程太粗糙、违背汉字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等。
流落在日本的汉字又有怎样的命运呢?日本至今仍是中国之外,唯一最多人使用汉字的国家。过去,日本人崇拜汉字,感激汉字带给他们文明与进步,但后来不仅怀疑汉字拖累了日本,还憎恨汉字像枷锁般让日本文字一直处于不伦不类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