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修缮
200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三年投入3.3亿元,对重点位于“两线、一街、一区”内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抢险修缮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又于2003年做出五年投入6亿元,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决定,按照“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保护思路,对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险修缮,使全市文物建筑的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临近尾声,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果卓著。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效地缓解了历史欠账,一批文物建筑得到抢救和保护。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修缮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9处,修缮面积近33万平方米,使天坛、颐和园、周口店遗址、先农坛、十三陵、历代帝王庙、孔庙、国子监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得到抢修,缓解了我市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局面。
二是消减了部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从2005年起,北京市每年从“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专项经费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三年来,先后消减了太庙、钟鼓楼、戒台寺、潭柘寺、正阳门、德胜门箭楼等66个单位100余处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是有效地推动文物保护单位的合理利用,一批不合理占用文物建筑的单位搬迁腾退,成果突出。据统计,市政府为两项计划共投入专项资金9.3亿,带动各区县和相关单位配套资金50多亿元,搬迁不合理占用单位880余个,居民14200余户,为抢险修缮和合理利用创造了条件。
四是恢复了部分旧城历史景观,一批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社会开放。通过对不合理占用的文物搬迁腾退及文物保护单位违章建筑拆除、文物建筑修缮和环境整治,恢复了菖蒲河、南中轴、后门桥等历史人文景观,建成了莲花池、元大都土城、明城墙、东皇城根等遗址公园,修缮开放了袁崇焕祠、纪晓岚故居、历代帝王庙、天坛神乐署等一批价值高、知名度大的文物建筑,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据统计,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重新或扩大开放的有58处,修复后新开放的41处。
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市文物局要求各区县文化委员会高度重视,组织开展辖区内“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主要活动内容
(一)6月9日主会场
太庙修缮工程竣工仪式
故宫等4处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授牌仪式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
近年来北京地区考古成果展
近年来北京地区文物修缮成果展
表彰北京市文物保护先进个人
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展览
(二)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后土吉金·国宝荟萃——陕西宝鸡农民保护文化遗产成果展》展览。(三)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西四北三条11号四合院、广化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张自忠故居、丰台娘娘庙、丰台药王庙。
(四)北京市文化局于6月6日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老北京玩意儿——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活动。届时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进行舞台表演并做成专题片于6月9日前后在电视台放映。
(五)在历代帝王庙举办〈世界遗产在中国〉展览
(六)6月8日晚,圆明园管理处在西洋楼景区大水法遗址前举办“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首归仪式”(七)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北京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览在正阳门举办,时间一周。
(八)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