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证监会:券商须让投资者理解"买者自负"原则 加强投资者教育 -北京:企业拖欠工资最高罚款3倍 出口企业调查:与人民币升值赛跑 -民政部加紧慈善立法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将简化捐赠免税手续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来 粤年产一个百万人口县 06年200万夫妻离婚 -沪深总市值首破18万亿 股市收盘下跌 B股持续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动人员档案新规:不入社保不能存档 沪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大钢厂联手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中钢协驳斥"中国钢铁威胁论" -新企业破产法将推出 政策性破产明年终结 鼓励银行向小企业贷款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 -中国明确义务教育政府负全责 经费须报人大批准 部分高校拟改名
回击质疑 国家博物馆刊文解密67天文物搬迁工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工人们正在将文物运输箱搬上运输车——董青拍摄

中新网4月25日电 2006年12月11日至2007年2月15日,为了改扩建工程的需要,国家博物馆圆满完成了文物、图书等馆藏品的搬迁工作。针对有关人士关于国家博物馆文物外流的言论,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日前刊文,对整个文物的搬运运送过程进行了解读,驳斥了有关不实言论。文章特别指出,日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国家博物馆搬迁工作简讯》第4期上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国家博物馆2006年所取得的成绩。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全馆搬迁工作总结大会上说:“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是圆满完成搬迁任务的前提,科学部署、周密安排是圆满完成搬迁任务的关键,团结一致、密切配合是圆满完成搬迁任务的基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圆满完成搬迁任务的保障。”

对于这次文物大搬迁,有人说是一次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有人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役,也有人说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

问起此次文物搬迁的总指挥高崇理副馆长,他说:“这些形容和比喻都不错。不过在我看来,不仅是搬迁工作,整个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更像是一部大型交响乐,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奏响。这次文物搬迁只是其中的一个乐章。它辉煌壮丽,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一、重 任

——改扩建工程在即,文物大搬迁势在必行;

平均1天1万件,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首都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国家博物馆给人们留下了亲切而深刻的印象,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多少人成长中无法泯灭、不可替代的印记。

国家博物馆现藏62万件文物,不仅数量上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弥足珍贵。在这里,陈列着许多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古朴厚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四羊方尊、神形兼备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每一件藏品都代表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每一件文物都掩藏着一段慑人心魄的故事,每一个角落都催生出一种寻古怀旧的情绪。它们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风雨洗礼,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芒,每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国家博物馆是一幢高雅而神圣的殿堂,也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代名词。人们徜徉在这里,尽情地追溯过去,缅怀历史,憧憬未来。

而今,这里将要做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将62万件珍贵文物全部迁出。全社会都在好奇,全世界都在关注,国家博物馆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声势浩大的搬迁呢?

国家博物馆经历了近50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建筑功能,都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早在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就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建成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挂牌成立。为了落实中央决议,国博老馆改扩建的步伐加快了。

多次论证,慎重决策,终于迎来了国家博物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2006年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国家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博物馆的新纪元就此拉开序幕。这意味着辉煌的国博老馆正在缓缓落幕,一个全新的国家博物馆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摆在国博人面前的,首先是62万件文物的搬迁问题。

62万件珍贵文物正静静地躺在国博老馆库房中,等待着为它们安置一个临时的“新家”。

国博人为了把民族的瑰宝安全和顺利地转移而殚精竭虑,苦思良策。他们深知这次搬迁工作,时间何其紧迫,责任何其重大,容不得半点耽搁,更容不得半点闪失。用吕章申馆长的话来说,就是“改扩建工程和文物搬迁这两项工作,是我馆天大的事情、历史性的大动作,国内外都在关注”。

这确实是件“天大的事情”!62万件文物凝聚着中华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这些珍贵而不可复制的文物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如果文物搬迁工作出现了差错,珍贵的文物遭到损毁或者遗失,我们将无以面对世人,无以面对子孙后代。安全保卫处处长古建东描述了当时的心情:“如履薄冰,如坐针毡,更犹如坐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

搬迁时间的紧迫,更加重了搬迁工作的艰巨。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新国博的土建和南、北、西三个外立面的加固、装修等主体工程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完成。按照改扩建工程计划,文物的搬迁必须在2007年春节之前完成。62万件文物,从清点、核对、包装、运输到最终进入新的库房,只有仅仅不到70天的时间。而此时恰值冬至前后,北京的冬季天寒地冻、昼短夜长。这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平均1天1万件的文物搬迁量沉甸甸地压在了国博人的肩膀上。怎么办?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具有雄心壮志的国博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时代把这样神圣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勇敢地承担,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圆满完成任务。”馆长助理王玉雪激昂的话语道出了全体国博人的心声。

2006年11月30日下午,受吕章申馆长的委托,牵头负责全馆搬迁工作的副馆长高崇理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搬迁工作。随即,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物库房搬迁指挥部、办公楼搬迁指挥部和物资处理小组。馆长吕章申和党委书记潘震宙对人选和分工作了精心安排,并确定了2007年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人走楼空”的搬迁目标。

2006年12月11日,国家博物馆文物搬迁工作正式开始。

二、奋 战

——科学组织,团结协作,馆藏文物图书安全大转移

62万件文物的成功搬迁始终是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进行的,是全体国博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结晶。可以说,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没有科学严密的组织指挥,没有万众一心的勇气和干劲,文物搬迁工作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圆满成功。

“一切以文物搬迁为重”

安土重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物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它的“安家落户”问题首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搬迁工作一开始,馆领导即明确指示:“一切以文物搬迁为重”。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集全馆之力,攻文物搬迁之垒。 运输招标、经费预算、文物包装、场地准备等各项工作陆续展开。

2006年12月11日上午,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国家博物馆文物大搬迁整装待发。但是,由于人民大会堂有重要活动,天安门广场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文物运输车辆只能就地待命。

同日,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有关问题,其中包括文物搬迁工作。会议要求有关部、委和北京市政府予以积极支持与配合。

“特事特办”,充分表明了国务院的态度和决心。从此,文物搬迁各事项的审批一路绿灯,大大提高了搬迁进度。

2006年12月11日中午12点整,文物运输的第一车顺利驶出了国家博物馆,文物搬迁工作从此正式开始。

“我们的计划是非常科学周密的”

国家博物馆人不会忘记,为了制订一整套科学周密的文物搬迁计划和方案,文物库房搬迁指挥部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这套凝聚着大家智慧与心血的文物搬迁计划,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国家博物馆人按部就班、忙而不乱、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搬迁工作。

图书资料部主任黄燕生把早在2006年10月就已制订的搬迁计划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我们的计划是非常科学周密的。说其科学周密,是因为计划的每一项内容都切合实际,是用各种数据构成的,有预计箱数、包装拍数、用车量、仓储面积和时间表。事实上整个搬迁工作都是这一计划的实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图书资料部的预计装箱数是13000箱,而实际装箱数是13197箱,两个数字出奇地接近。我们不由得惊叹其计算得准确。正因为计划的科学周密,文物搬迁工作才能顺风顺水地进行。黄燕生主任笑言:“我自己都没想到会搬迁得这么快!”

在文物搬迁的计划、方案中,文物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确保文物搬迁的万无一失,指挥部定期对每一辆参与文物运输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对每一个参与文物搬迁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每一细小环节杜绝安全隐患。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要求,国家博物馆通过文化部请求北京武警总队派出武警协助押运,很快得到了落实。每天有20名配枪武警参加文物押运的任务。

每时每刻,指挥部与市公安、交管、武警等部门保持着联系。座机、手机、对讲机响个不停,各方通话此起彼伏。警车开道,武装押运,并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文物大搬迁在高度保密中,紧锣密鼓而又悄然有序地进行。一辆辆警车和随卫武警英姿飒爽、荷枪实弹的身影成为文物搬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文物也是有脾气的”

说起文物的包装,藏品保管一部副主任盛为人如数家珍。他说:“文物也是有脾气的。只有摸准了它的脾气,它才能妥帖听话。在动用文物前,要先对文物进行仔细观察,采用合理的取放方式。不能手持文物的柄、梁、耳等部位,要轻拿轻放,双手最好要捧住文物的下腹部……”。

藏品保管一部的老同志对文物包装工作记忆犹新。他们说,我们部门早在2004年就陆续定制了一些包装箱。这些包装箱都是根据文物各自的尺寸和特点定做的。比如书画库的箱子应该是长方形的,便于轴画的存放。铜器库的箱子是正方形的。在包装的时候,一切得按照文物的特点来。再比如对小骨针、小骨簇的包装,得先用棉纸把它们包起来,之后在棉纸上贴上签,标上号,然后把它们装进囊匣,囊匣里垫上小棉垫。垫子要薄厚合理,太薄会磕碰文物,太厚则不稳定,把囊匣贴签标号后装进文物箱,文物箱仍然要贴签标号。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非凡的细致与耐心。如果编错了号,日后查找起来将非常麻烦。

“这是我们大家的事”

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说领导的高度重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缜密的计划保证了文物的安全迁移,那么全馆上下通力配合,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则有效地推进了文物搬迁工作的进程。

藏品保管一部文物数量多,搬迁任务重,单靠本部门人员的力量,实在难以如期完成。就在这个时候,全馆各个部门都主动伸出援手,社会教育宣传部、图书资料部、文物科技保护部、展览一部、后勤管理服务处等部门纷纷选派精兵良将支援藏品保管一部。

保管一部的全体同志更是不分彼此,在主任关双喜的统一调配下,团结协作,共同奋战。“这是我们大家的事。”藏品保管一部的老同志席育英如是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完成了自己负责的登编室的工作后,又主动到钱币库、书画库、艺术品库、发掘品库帮忙。她经常说:“或许我的力量有限,可是只要多装一个囊匣,搬迁工作就会早一刻完成”。所有人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67天,62万件文物,70万册图书,运输车辆461车次,武警官兵武装押运760人次,警车开道300余车次。这些数字揭示了这次搬迁工作的艰巨。

没有几十年的积累与沉淀,没有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方面,国家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博物馆是一个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大馆,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无形中为这次文物搬迁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国家博物馆更是幸运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领导,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奉 献

——“拥有这样一支队伍,是国家博物馆的财富。”

2006年12月31日,星期天。一个寒冷的冬日,天空中飘着雪花。

工作人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忘记了今天是周末,更忘记了冬日的寒冷。

望着国家博物馆人在风雪中忘我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由得赞叹,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正如藏品保管二部主任朱珠所感慨的:“拥有这样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不仅是国家博物馆的财富,也是我们文博工作者的光荣。”

藏品保管二部的同志回忆起《血肉长城》的搬迁始末,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血肉长城》是著名画家侯一民创作的一组巨型浮雕壁画,高4.5米,长18米,概括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由苦难、觉醒、抗争到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画面以长城为基本造型,概括、凝练的人物线条与678块长城的砖石融为一体,晶莹的铁红结晶釉面像殷红的血,烘托了浓重的历史氛围,渲染出火热的时代背景。

当时,这组壁画做的是永久性安装,整个镶嵌在国家博物馆《近代中国陈列》序厅的墙壁里。安装的工序极为复杂,钢筋网架,混凝土浇注,壁画与墙面已经“难舍难分”,融为一体。其拆迁难度可想而知!

保管二部的同志牢记馆领导的指示:“一定要对《血肉长城》进行保护性拆移”。经过严密的专家论证后,保管二部决定从正面对壁画进行剥离。锯片、风镐、电锤、凿子轮番上场;机械、手工交替使用。就这样,保管二部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将壁画剥离。经过15天,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将壁画的678块砖石全部剥离出来。每一块都做好内外包装,并按照顺序编号装箱。

在这场“战役”中,秋丰同志一天内手部3次负伤,伤口感染化脓,可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始终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

如果说《血肉长城》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艰苦奋战的民族精神。那么,《血肉长城》的拆移过程则反映了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国博精神。

在国家博物馆,像秋丰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的同志还有很多。

在盛世通文物库房,藏品保管一部文物的入库工作由马旭和黄卫东两位同志负责。在一次入库中,装有文物的箱子放置得稍有倾斜,眼看箱子即将倒塌。马旭大叫一声:“快!顶住箱子!”两人不约而同,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背部顶住箱子。两人不知哪来的力气,硬是生生地把重达200公斤的箱子顶住了。箱子被顶住了,文物被保护了,可是两人半天缓不过劲来:由于用力过猛,黄卫东的胳膊脱臼了,疼得他直冒冷汗;马旭原本就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又复发了,腰间的疼痛令他足足一个小时不敢动弹。

安全保卫处的王飞是个新同志,在文物搬迁的67天中没有休息一天,每日战斗在指挥部,负责车辆协调、登记、放行等工作。国旗杆运输的那天夜里,他坚持工作到凌晨4点,直到文物车安全抵达,天亮后又抖擞精神正常上班。

高建增的父亲病重住院,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身为安全保卫处技术科科长的他,为了搬迁工作,坚守岗位,从未请假,并且每个周末都至少加班一天。文物搬迁刚刚结束,大年初五,他父亲就病逝了。

文物搬迁期间,余建南的女儿10天高烧不断,后转为肺炎,经抢救才脱离危险。常欣的爱人已怀孕8个月,需要经常检查和照顾,但他从未请假。库务组组长张玉兰爱人出差,孩子的双手又意外受伤,但她深知工作更需要她,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陈禹的母亲摔成腿骨骨裂,他付高价请保姆照顾,自己却仍坚守在工作岗位。姜玉涛的爱人生了小孩,他只在家照顾了5天……

正是国家博物馆人用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守护着我们民族的瑰宝,也为国博的后来人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们有理由相信并期待着,国家博物馆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享受,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撰稿 朱任 刘政)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没有围墙 云南落成中国首个布朗族生态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将斥巨资集中展示古滇国灿烂文化
广西兴建民族博物馆 加强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
人大代表:建扶贫开发博物馆记录反贫历程
国家博物馆发行长征纪念金条
中国未来五年斥四亿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扩建 62万件文物外迁
展示历史文化 南京着手打造十朝都会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开工扩建 面积扩大三倍文物增40万件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开馆 揭秘古蜀文明(组图)
南京将建中国最大地质博物馆 总面积9500平方米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