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农美村的村民领到了中国援助的大米
9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时说,世界上还有10亿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数亿人在饥饿中煎熬。温总理倡议各捐助国在未来五年内将其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款增加一倍。他同时表示:中国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设立信托基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并且向粮食紧缺的国家增加出口和援助。
目前,中国已在通过多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尝试着和国际机构合作开展对外援助项目。国际机构如何运用中国的援助?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合作?近日,本报记者跟随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下简称粮计署)中国代表团前往老挝,见证了当地粮计署运用中国50万美元定向援助在乡村开展项目的全过程。
■领取粮食像节日一样
对于农美村的村民来说,9月18日这一天就像节日一样。一百多袋印有“WFP”和“中国援助”字样的黏米整齐地摆放在一间临时改装成粮仓的教室里,全村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学校前的空地上,等待着领取粮食。
农美村位于老挝东北部的川圹省,距离省会丰沙湾大约60公里,村民大多是近几年从高山上搬迁下来的少数民族,从2007年开始,世界粮食计划署驻老挝代表处在这里开展“长期救济与复员项目”。至今,村里还没有一条通往县城像样的路,简陋的土路在雨季会变得泥泞不堪,粮计署购买的粮食从首都万象运到这里通常要三天时间。
“我们终于能吃到米了。”洪信今年43岁,是12个孩子的父亲,听到粮计署的工作人员叫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十分开心。他说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块玉米地,但去年大旱,今年收成不好,家里买不起米,只能吃些青菜。洪信这次参与的是长期救济与复员项目中的“以工代赈”计划,按照约定,他要挖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鱼塘,这样便可以得到近700公斤大米,粮计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村民创收途径。
■村民拿到的粮食斤两不差
在洪信开始领米之前,万常向他作了详细的说明。万常是粮计署老挝代表处驻川圹的工作人员,从项目的前期评估、制定到粮食的发放和监督,他全程都要参与。在粮食分发现场,摆着一台秤,保证村民拿到的粮食斤两不差。
“我们要对每户得到的粮食数量和承诺的劳动项目进行登记。”万常告诉记者,登记卡分为三联,一联由粮计署存档,一联交给村民,另一联则由监督员保管,以便定期监督“以工代赈”项目的完成情况。
洪信并不知道米袋上的“CHINA”是什么意思,但村长告诉大家这次的粮食是世界粮食计划署用中国政府的援助购买的。
■分发粮食只是粮计署工作的一部分
“每次来到粮食分发的现场,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们领到了粮食,我都非常高兴。”卡琳·马奈特是世界粮食计划署驻老挝代表,此前在朝鲜、莫桑比克等地工作多年。她告诉记者,很多人以为粮计署只是为饥饿的人分发粮食,其实那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老挝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580万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500美元。粮计署从1976年开始为其提供帮助,于2000年正式设立代表处。粮计署和老挝政府两年前展开的联合调查显示,老挝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受到粮食不安全的威胁,农村地区有一半5岁以下的儿童长期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