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新切割过的光明之山
惨剧缠绕波斯皇宫
1738年,莫卧儿王朝的首都德里被波斯人纳迪尔·沙阿占领,垂涎于光明之山的纳迪尔·沙阿恨不能将整个莫卧儿皇宫翻个底朝天。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找到这颗钻石,因为光明之山已经被莫卧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藏了起来。
有一天,穆罕默德·沙阿的一个妃子悄悄向纳迪尔告密:“皇帝把他最珍贵的东西藏在了头巾里”。狡猾的纳迪尔立刻向穆罕默德提出按照当时的礼仪交换头巾,以此表达双方互结友好的意愿。成王败寇,此时的穆罕默德显然已经屈居人下,即使有着千万个不情愿,他也只好乖乖地当场解下头巾,双手奉上。
当夜,心急如焚的纳迪尔打开头巾,终于看到了被莫卧儿王朝奉为国宝的那颗大钻石。当他把钻石高举过头时,一道绚丽的七彩光芒瞬间划过长空,纳迪尔情不自禁地赞美道:“Koh-I-Noor”(科-依-诺尔,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光明之山这个名字从此流传。
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和它的诅咒回到了伊斯法罕城,传说除了光明之山外,他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了波斯。纳迪尔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在伊斯法罕城中,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在1747年,纳迪尔终于在睡梦中被仇敌暗杀。
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拥有了光明之山,从此一轮接一轮的死亡厄运笼罩在波斯皇宫。阿迪尔同样是个暴君,他被自己的兄弟废黜,而他的兄弟后来又被另一个兄弟废黜。手足相残的连环悲剧在皇室中接连上演,几乎每个君王都难以寿终正寝。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英国宫廷重新打磨
持续的杀戮使得伊斯法罕城一度相当混乱。贵族阿马锡阿贝德尔在争夺皇位失败后,抢走一批珍宝,一路东行至坎大哈,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在他带走的珍宝中,就包括了光明之山。后来,几经周折,光明之山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
不同于之前的统治者们,光明之山的新主人对于厄运传说惊恐不已。这位印度皇子毫不犹豫地决定摆脱这个祸水,于是便将钻石赠与锡克人的统治者兰吉特·辛格。
1840年锡克战争爆发。此时,锡克王位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岁,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
杜利普·辛格一生娶过100多个妻妾,但却没有让他的任何一个子女继承光明之山。原来,在杜利普还没有成年时,就已经听闻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悲剧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杜利普决定遵循古老的传说,把钻石送给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便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光明之山被送往英国的过程也是曲曲折折。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但大家万万没料到的是,急于把钻石送走的杜利普却偏偏遇到了一个“慢郎中”,这个信使实在拖拉得厉害,光明之山整整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6个星期,这才进入了英国海关。
诅咒消除,钻石的捐献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国的礼遇。英王室把他带到了英国,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还给他提供豪宅和高额薪水。许多年后,杜利普表示,他并不后悔放弃光明之山这一无价之宝。
1851年,如同谜一般的光明之山终于在伦敦世博会上公开展出,让许许多多普通人一睹她的真容。当时,许多专家认为,这颗钻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闪光较差,不够美观。于是,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 坦南特再次磨砺了光明之山,令它更加美艳照人,但它的重量也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