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6日讯 11月26日上午,卫生部召开西部大开发十周年通气会,卫生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毛群安、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刘殿奎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白呼群等相关领导介绍了卫生部在西部大开发十年中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卫生部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努力提高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改善西部群众健康状况。
西部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2003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制定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重点地方病的防治目标,强化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
2004—2009年,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安排补助资金16.03亿元,用于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的防治工作,其中西部12个省份安排12.15亿元,占地方病防治补助经费总额的75.8%。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中,重点加强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工作,共计安排11.63亿元用于贫困地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改炉改灶,其中西部省份9.48亿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支持,2001年—200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资助3050万元,用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省份碘缺乏病综合干预项目。2008—2009年,中央本级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支持615万元,用于西部省份开展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重点调查、改善交通工具和办公条件等。
2007年对《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已有27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0年基本实现消除阶段目标的7个省份(5个为西部省份),除云南省外,其余6个省份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0年未实现消除阶段目标的7个省份(6个为西部省份),有3个西部省份如期实现了基本消除的阶段目标。西部地区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9年的11.8%下降至2005年的8.0%,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9年的73.0%上升到2009年的96.4%,除西藏自治区的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低于90%以外,其他各省份均在90%以上。
2004年以来,通过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基本查清了全国高氟、高砷水源分布及饮茶型氟中毒的分布范围;在陕西省和贵州省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已全部完成改炉改灶工作。截止2008年,全国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改炉改灶率为72%,西部地区已达到69%;2008年,卫生部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省、部地方性氟中毒合作项目,进一步推进了贵州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2009年国家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列入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安排改炉改灶87万户,届时全国改炉改灶率将达到83%,西部地区将达到81%;贵州省和陕西省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已全部实现了改良炉灶;2007年《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期评估显示,全国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水率为58%,其中西部地区改水率已达到51%,受益人口由1999年的823万人上升至2008年的1182万人。
西部地区根据大骨节病病情,结合退耕还林(牧)、扶贫开发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在病区实施了换粮、补硒、改水和异地搬迁等综合防制措施,西部地区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由1999年的13.2%下降至2008年的4.5%,大骨节病病情总体上已达到了控制标准。2007年以后,国家投入40多亿,用于阿坝州实施扶贫开发和大骨节病综合防治,这将有效控制当地大骨节病病情,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999—2008年,在西部地区开展的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结果表明,克山病总检出率在2.8%—5.7%之间。其中,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波动范围为2.2%—4.7%;慢型克山病检出率波动范围为0.6%—1.0%,克山病病情基本稳定。(供稿:国家卫生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