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发生“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猝死”事件,青壮年猝死再次引起关注。中山大学心肺脑研究所所长黄子通指出,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占死亡总人数的5%,且一般发生在40岁左右的青壮年。
黄子通指出,一般六七十岁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因为长期心脏慢性缺血,代偿性的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反而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一旦心跳骤停就很难救回。如果过度疲劳后发现胸闷、心跳不规律的“先兆”,就要平躺休息,如果还不缓解,就要主动求医。
“四步简单救人法”生死时速
今年以来,社会名人、精英人士频频发生猝死,根据广州120保守估计,全市每年约80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由于大脑缺血5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永久性损害,因此心跳骤停从发生到死亡一般只有5分钟,即使120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抢救时间”,因此国内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不到1%。“如果身边有人心跳骤停,应马上拨打120,在等待救护车时,现场进行‘四步简单救人法’。”黄子通介绍,第一步是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如其喉咙有异物要设法取出,人体弯曲要扶正帮其躺平;第二步要为其进行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心脏按压,“如果担心为陌生人做人工呼吸不干净,光做心脏按压也好过什么都不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率为30次誜2次,一直到救护车到达;第四步,家庭或者周边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可马上使用。
统计显示,在心跳骤停后,即刻开展心肺复苏现场急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能使因心室颤动导致的心搏骤停患者存活机会提高2-3倍。
“高级傻瓜救命机”筹划国产
据悉,中山大学心肺脑研究所正设想在全社会建立、推广远程生命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24小时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传输媒介监测高危人群的生命信息,当病患发生心搏骤停时,立刻获得信息,并及时派遣急救人员抢救。该系统还将向高危人群及其家人培训现场心肺脑复苏技术,当病人心跳骤停时,工作人员将通过多种途径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
黄子通介绍,中山大学心肺脑研究所的目标是在多渠道作用下,争取将中国院外心脏性猝死生存率从不到1%提高到10%以上,同时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此外,一种俗称“高级傻瓜救命机”的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在筹划国产。这种“傻瓜救命机”一共就三个开关,即使不懂医学知识的人只要打开开关,电击病人胸部,病人或许就能获救。(记者廖怀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