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2014年03月18日10:4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李克强

37.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金融体制改革任务繁重,充满挑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扎扎实实推进各项金融改革。

一、加快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这是增强金融体系活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途径。一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继续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贷款基础利率,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充分发挥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要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科学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四要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渠道。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首批试办3—5家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投资入股农村信用社和参与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组建工作,支持并购重组高风险农村信用社。

二、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要针对资本市场结构不尽合理、投资功能较弱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增强市场活力,实现协调发展。一是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抓紧制定注册制改革方案,统一注册审核规则,推动《证券法》及相关法规修改,真正把企业价值交给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让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为信息披露承担法律责任。不断壮大主板市场,推出优先股试点和个股期权试点,发展中小企业板市场,启动创业板公司再融资,发展券商柜台市场。二是促进股权融资发展。研究制定私募基金监管的基本框架、原则和管理制度,建设统一互联的私募市场。支持各地非上市公众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其与股份转让系统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积极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股份转让系统和交易所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三是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要创新债券柜台交易,引导规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集合性资金入市,探索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完善公司债券发行制度,拓展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方式和范围。开展可交换债、减记债等创新试点。积极推进市政债发行相关工作,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推动原油等期货品种上市,推出股指期权、商品期货期权和有色金属商品指数期货,加大汇率类金融期货、碳排放权等新工具的研发力度。四是推进保险改革创新。寿险方面,主要是扩大费率市场化范围,启动分红险、万能险费率形成机制和精算制度改革。产险方面,主要是完善市场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先行先试。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出台《巨灾保险条例》。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发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进一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领域和范围,优化保险业准入标准和审核流程,建立系统的分级、分类、分区域的有限牌照制度。五是积极推动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创新发展。鼓励银行开展外汇理财产品创新业务和保值避险业务,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推进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建设。扩大黄金市场参与主体,建立黄金询价交易做市商制度,上线黄金租借交易系统。

三、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一是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推进直接投资、跨境信贷等项目可兑换,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研究放宽个人项下资本流动的限制,研究推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二是优化利用外资方式。探索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业务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一步放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外资准入条件、持股比例限制和合资公司业务范围,在成熟期货品种上试点引入境外投资者。三是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试点和企业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试点。推动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发展基金,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体系。四是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开放试点。抓紧落实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做好珠江三角洲、深圳前海、浙江温州、福建泉州、云南广西沿边等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五是围绕国家外交整体战略和金融改革任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政策协调和规则制定,加强多双边金融合作。

四、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

要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突出金融监管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银行业要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有效处置机制建设,研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重点防范化解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等风险隐患。证券业要提高上市公司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集中统一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体系,重点打击虚假信息披露、欺诈发行、价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险业要针对满期给付、退保、偿付能力不足、流动性、资金运用等风险开展排查。各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公众教育和风险提示,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发挥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功能,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传递。二是加强对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的监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强监管。在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之间构筑“防火墙”,特别要严格控制影子银行吸纳社会存款,防范风险交叉传染。一旦发生风险,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完善应对跨境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政策预案,加大对违规资金流动主要渠道和关键环节的查处力度。四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既要鼓励创新,提高风险容忍度,又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要抓紧制定完善有关监管办法和措施,划出互联网金融业务不能逾越的“红线”。五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抓紧完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今年要继续夯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法律法规的修改制定,加快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加强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完成会计数据核实集中系统上线和第二代支付系统全国推广应用,启动监控指挥、灾备中心和技术平台建设。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继续加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和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平台建设。以试验区为重点,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推广个人信用报告互联网查询服务,营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冯晓岚)

38.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实力、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一大批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从中小企业、一般加工行业逐步退出,电力、电信、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初步建立。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促进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总的方向是,大部分国有企业要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大力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研究,分类施策,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在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要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强化资产评估、规范产权流转、加强资产监管等多种措施,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改革主线,以完善公司法人制度为基础,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以“规范经营决策、确保资产增值、保证竞争公平、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加快健全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一是继续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建立国有企业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提高国有企业运营透明度,接受内部员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要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选拔机制,逐步减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员,加大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抓紧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供制度保障。五是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建立健全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的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对市场化聘任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六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办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努力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七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对提高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国家所有、分级代表的原则,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方向,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持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抓紧研究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主要开展股权运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培育产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之间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必须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更加充分体现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职能。要进一步研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监管方式和监管措施,落实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各项法定职责,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和管资本的要求办事,充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随意干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真正做到监管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三是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要抓紧修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规章和制度,围绕进一步规范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完善国家出资企业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风险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四是建立科学的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国有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和竞争性国有企业,这两类企业承担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要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实行分类考核制度,提高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五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改革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要达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此外,要加快推动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优势。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引导国有企业突出主业,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吸收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鼓励各类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产权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市场化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增发、发行债券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证券化水平,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张泰)

39.如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为进一步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今年以至今后很长时期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一,公平市场准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已经发挥了积极有益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问题,在企业设立与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许多不平等、不合理的规定,还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现象。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去年以来,通过深化改革,在消除上述不平等、不合理规定和隐性壁垒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通过简政放权,去年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地方政府也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通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由中央核准的项目数量减少了60%。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今年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要认真抓好市场准入、科技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政策的落实。在城市户籍准入、社会保险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也要实行同等待遇。二是进一步清理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继续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抓紧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三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要建立清单制度,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四是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实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变为多家持股甚至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和支持优质民营企业以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和垄断行业,以及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业。

第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中小企业比重高,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改善和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优化信贷结构。国有商业银行要优化信贷结构,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比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与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资金投放量。二是加强金融创新。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开发适应非公有制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三是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再担保机构,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的增信和分险作用。四是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放宽金融业准入,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为非公有制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创造条件。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中小民营高科技公司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项目融资。

第三,改善公共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对各类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更迫切,但现有各种服务机构数量、服务能力和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服务观念,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政府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二是大力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大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及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和收费标准,提供找得着、用得起、可信赖、有保障的服务。三是规范和发展各类自律性组织。遵循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同业公会、同业商业、异地商会等民间性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宣传政策、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的作用。

第四,推动技术进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一是支持技术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努力突破并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二是加强管理创新。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广泛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制度创新。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明晰企业内部产权、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开展资本运营、开放企业产权等方式,引进外部资本,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四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开展对非公有制企业各种层次、各种岗位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第五,加强舆论引导,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宣传党和政府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及时表彰和奖励在扩大就业、技术进步、创建品牌等方面做出突出成就的企业和企业家,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张泰)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