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2011年02月25日15:3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中关村 产业空间布局 建设创新型 创新要素 科学发展观 示范区建设 和谐社区 非公募 曹妃甸工业区 转企改制

四、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围绕国家和首都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搭建国家与北京市创新联动的平台,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上下联动凝聚创新合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高端发展、集聚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点成果,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打造八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中关村建设成为我国参与国际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一)构建首都创新联动共享机制

1、强化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职能。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全面指导,研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协调促进示范区发展的重大事项。

2、充分发挥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作用。成立由北京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中关村示范区发展建设,研究解决示范区发展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协商国家有关部门落实各项专项改革工作,组织开展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法制环境。

3、搭建国家与地方创新合作平台。发挥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搭建创新资源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北京市会同部际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共同设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下设若干具体办事机构,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成立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由北京市政府5年出资300亿元,按照资金集中使用、项目集中支持的原则,重点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成立科技金融工作组,协调推进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集聚吸引金融服务资源。成立人才工作组,搭建吸引和聚集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团队和科研机构。成立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工作组,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成立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科研项目间接经费列支、科研项目经费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试点工作。成立规划建设工作组,推进示范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1、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由北京市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工程,开展信息、生物、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高技术产业基地。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政策,鼓励智力要素和技术要素以各种形式参与创新收益分配。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院所转制企业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务科技成果发明和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按规定给予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的激励,释放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开展重点领域示范应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应用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承担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示范工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首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型。

(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坚持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发展,突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提升高世代平板显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领域的装备水平,提高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等领域的系统集成和信息增值服务能力,做大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信息服务业,统筹软件、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发展,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地位。

2、壮大生物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制造与医药研发服务并进,加快新型疫苗、蛋白质抗体、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关键产品和技术开发,大力推进农作物、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等生物农业优良新品种选育,突破酶工程、代谢工程、纤维素乙醇、微藻生物柴油等工业生物领域关键技术,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外包、健康管理服务,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3、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围绕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需要,重点研发新型太阳能光伏光热材料及元器件、新型热泵机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和装备,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核电高端技术、地热能和风能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服务能力。建成全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

4、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搭建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突破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动力电池、大功率车用永磁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研究制定充换电装置的标准和规范,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适应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发展的新材料产业,重点突破纳米技术、高纯材料技术、半导体材料技术、高性能合金技术、稀土材料和应用技术、金属特种加工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形成特色产业链。

6、升级装备产业集群。坚持“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特高压输配电等领域,重点发展大角度离子注入机和刻蚀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行控制系统、风力发电变频控制系统、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提高整体研发、系统设计和技术服务总承包能力,为我国重点工程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7、培育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以发动机、系统控制和航空技术为核心,规划建设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等专业集聚区,加快发展航空科技产业;促进产品、系统应用、运营服务一体的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发展面向应用需求的卫星遥感产业集群。

8、打造文化创意新兴产业集群。坚持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内容、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在线学习、手机电视等增值服务和新兴服务,加快建设创意产业基地、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新媒体产业基地,壮大数字制作和数字动漫产业规模,打造全国数字内容制作中心和交易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