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天宫/神八扭转方向进行二次对接
考虑光照并保持与第一次姿态一致
在二次交会对接前,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组合体要重新进行转向180度,转回天宫在前、飞船在后的运行状态。而之前11月3日第一次交会对接则是采用飞船在前、天宫在后的姿态。
二次交会对接前飞船的分离形态,与二次交会对接后飞船最终撤离天宫的方式也不相同。二次交会对接前,组合体进行180度调头,飞船正飞分开。而最终撤离返回的时候,组合体不再调头,飞船采取倒飞撤离,即直接从前面撤离。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李剑介绍,选择这样的方式,主要考虑光照条件并保持与第一次对接姿态一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时,二者转入组合体状态后,组合体调头,天宫在后、飞船在前继续在轨运行。这种位置安排是考虑到天宫一号负责整个组合体的运行,其发动机装在后面,因而天宫一号处于后方,对接后发动机点火可进行轨道维持,这也是正常的组合体运行状态。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委员会成立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迈向长期运营阶段
据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委员会主任牛红光介绍,为加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并为我国未来载人空间站运营管理积累经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委员会近日成立。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委员会是在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领导下的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组织实施机构。主要负责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非交会对接任务时段的长期在轨运营管理。下设运营规划组、总体技术组和运行指挥组,分别负责天宫一号长期在轨期间运营规划拟制、技术评估以及飞行控制工作。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后,天宫一号运营管理工作即交由运行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由短期飞行迈向长期运营阶段。
牛红光强调,成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运营管理委员会,不仅是确保圆满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在轨应用管理的需要,更是载人航天工程未来发展的需要,将为空间实验室及未来载人空间站长期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积累经验。
根据运营管理委员会制定的规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期运行管理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长期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交会对接任务进行准备;开展空间科学实和空间技术试验,为建造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积累经验。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背景回顾
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11月1日5时58分10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为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实验舱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前端安装被动式对接机构,可与飞船实现对接。资源舱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神八”为改进型飞船,全长9米,最大直径2.8米,起飞质量8082公斤。神舟八号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飞船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将基本成为我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未来实现批量生产。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的任务规划,2012年内将开展神舟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组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载人飞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