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宫一号”如何为航天员打造太空新“家”

2011年09月30日15:5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航天员 天宫 骨丢失 太空飞行 下体负压 气体采样 天宫一号 家 航天食品 地球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中新社酒泉9月29日电题:揭秘“天宫一号”如何为航天员打造太空新“家”

作者 孙海荣 孙自法

随着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飞向茫茫天宫,中国航天员将拥有一个太空新“家”。这个新“家”在太空运行两年,随时迎接中国航天员驾乘神舟飞船入住。太空新“家”装修得怎么样?有哪些“家具”?航天员工作、生活设施如何?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有关专家对此予以详细揭秘——

太空锻炼器材

航天员将来要在“天宫一号”中连续驻留时间明显延长,飞行时间比以往神舟任务大大延长。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的飞行会造成肌肉萎缩、骨丢失等症状,需要航天员通过太空锻炼进行健康维护。“天宫一号”首次带上了太空锻炼器材,如特殊自行车用于锻炼下肢肌肉锻炼;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下体负压筒对航天员下半身施加负压,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动,改变失重环境中血液朝头部转移的情况。这些也是目前国际空间站通用的失重防护锻炼器材。

空间医学实验设备

为了探索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的医学变化规律和防护措施,“天宫一号”装载了很多空间医学实验设备。质量测量仪能在失重条件下“称量”人体质量,反映航天员飞行期间体重的变化。骨丢失对抗仪通过对航天员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对抗太空飞行造成的骨丢失。还有一些装置用于研究失重环境下细胞变化规律、人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舱内气体采样分析等。这些研究设备针对太空特殊环境专门研制,涉及航天医学、生物、物理、电子技术、工程等多学科。相比神舟系列任务,“天宫”的实验设备和项目大大增加,航天员工作量也相应加大。

人造“地球”环境

人类想在太空长期逗留,必须设法制造适宜人类生存的小环境。除了维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压力、氧气等常规环境外,“天宫”还对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气体配备了专门的“武器”。人体是微生物的产生源,代谢的皮屑在空气中以浮尘存在,微生物控制装置能在短时间高效过滤净化。舱内设备和非金属材料会释放微量有害气体,进人前会在舱内捂上好几个月,对航天员健康不利。有害气体净化装置能强力去除几十种有害气体,在航天员进入“天宫”前提前开启运行。此外,航天员呼吸、排汗产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定时自动收集。

废物循环利用的再生设备

神舟飞船过去携带的都是消耗性资源,航天员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资都从地面携带,而“天宫”首次对再生技术进行验证,携带了废物回收利用的设备。电解制氧装置是将纯水制成氧气,动态水气分离装置是用航天员的尿液进行水气分离。未来空间站上尿变水、氧气再生等技术,都与此息息相关。这些技术走向成熟后,将大大减少地面补给,实现尿液、体液和有害气体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相关阅读: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