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中国"蛟龙"志在7000米

2011年07月22日10: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蛟龙 蛟龙号 载人潜水器 海洋地震 总设计师 潜航

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当下国际潜水器上最大的电池,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四五十千瓦时。

此外,蛟龙号还具备多种考察手段,能够实现运动过程中的工作,还能够坐底。“3759米那次,为了抓海参,快到时间了潜航员还不想上来。”徐芑南回忆起这件事,笑了起来。

说到潜航员,徐芑南认为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必备条件,在内径只有2.1米的耐压舱内,他们可能面对海底和设备出现的各种情况。此次3位潜航员之一叶聪,本身就是蛟龙号总体设计的主任设计师,并且掌握电气、计算机、结构、流体力学等各方面知识,具有丰富的下潜经验。

上来保安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快下潜上浮速度是每分钟42米。怎么保证潜航人员和蛟龙号能从5000米甚至7000米深海及时、安全浮上水面?

徐芑南强调,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因而现在的设计是通电吸附、断电抛载。即使断电还没把压载铁扔掉,还可以利用液压缸“顶掉”。

为保证安全和获取最大浮力,假如重140公斤的两只机械手失灵,甚至被海草纠缠,则可分别“断臂”;二三十公斤的采样篮、1.2吨的主蓄电池箱,都可以电爆螺栓脱掉;极端状态下,用以调节平衡的420公斤重的水银也可以扔掉。

“如果还上不来,那就是陷在泥里‘不能自拔’了。”此时,潜水器发射带有长缆绳和闪光器的应急浮标,海面上的母船能够迅速定位并施救。

蛟龙号的生命支持系统,其设计标准不亚于国际潜水器的标准。蛟龙号球舱内需消耗的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是按3位潜航员12小时工作时间设计的,应急呼吸系统为72小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