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台办:6月实施小三通行李直挂 国共领导人是否定期会晤 实录 -世卫:近1.3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近百人死亡 粤1疑似病例  -财政部已发行地方债券1118亿元 大飞机项目选定首批供应商 -物业税开征至少在三五年后 无助降房价 京多个新盘均价涨千元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批 扩容5倍 共建四大全球性中心 -中国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 连答12个"朝鲜问题" 实录 -中国严处5特大安全事故 169人受处分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被记过 -中国调整高校学费代偿办法 鼓励应征入伍 京拟建高校就业排行榜 -官员驳"中国是假药出口大国" 江苏医院艾滋谣言:仅1名医生异常 -中国电信暂无回归A股计划 中移动:明年下半年"后3G"规模试验
首页>>科技动态
从太空看地球十大自然灾害:地震引发大海啸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美国媒体报道,大自然是无情的,每年自然灾害都会给地球带来破坏和创伤。尽管人类科技水平日益发达,但是人类却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肆虐。不过科技进步却能使人类更好地监测观察自然灾害。以下是从太空拍摄的自然灾害图片,从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巨大的力量。

1. 纳尔吉斯飓风

纳尔吉斯飓风

2008年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5个省邦,登陆时最大风速超过了每小时190公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新华社报道,这次灾难造成约8.45万人丧生,5.38万人失踪,1.94万人受伤,735万人受灾。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多亿美元。“纳尔吉斯”是自1991年以来袭击亚洲的最具破坏性的热带风暴,是缅甸有史以来遭受到的最惨重的自然灾害。“稻田里躺满了尸体,绝望的生还者无家可归,没有食物和饮用水”,目击者这样描述纳尔吉斯肆虐缅甸摧毁南部地区后的可怕景象。

这张卫星照片显示的是2008年5月1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通过孟加拉湾。孟加拉湾位于缅甸南部。

2. 智利柴腾火山大爆发

智利柴腾火山大爆发

2008年5月2日凌晨,已经有9000年没有爆发的柴滕死火山突然复活并开始喷发。喷出的烟柱高达1.2万米,在距离火山200多公里的蒙特港市可以明显观测到。由此产生的火山灰殃及邻国阿根廷,造成埃斯克尔市等多个阿根廷城镇处于火山灰的笼罩下。

这是美国宇航局Terra 地球观测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拍摄的照片,照片显示从智利南部的柴腾火山喷薄而出的火山灰和水蒸气“烟柱”,跨越阿根廷,直到大西洋上空才开始消散。

3.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一座活火山,2002年10月西西里岛一连串地震引发了火山大规模喷发,迫使当地官员关闭学校,改变交通行驶路线。这是2002年10月国际空间站上的工作人员观察到的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的爆发。

4. 山火吞噬南加州

山火吞噬南加州

这是美宇航局Aqua卫星于2003年10月27日拍摄到的加州南部被山林大火吞噬的照片。只见一股股灰褐色的浓烟从洛杉矶西南部的山脉腾空而起并蔓延到太平洋沿岸。大火从圣巴巴拉蔓延至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烧毁了沿路上的草丛、灌木和树林,迫使成百上千的居民离开家园,还夺走了7名保护家园的消防队员的生命。图片中的红点是不同的火焰。

5. 印度洋地震引发大海啸

印度洋地震引发大海啸

上图是2004年12月16日拍摄的卫星照片,显示了印度洋海啸第一波冲击1小时之后斯里兰卡海岸的惨烈景象。下图是大海啸肆虐之前斯里兰卡海岸的景象。

来源: 新浪科技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太阳风暴"恐袭地球 让人类重回"黑暗时代"
2012年超级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英媒公布4月地球卫星照片:飞机的凝结尾迹
NASA庆祝地球日:50年地球最精美图片亮相
专家:地球气候变化百年内趋极端三成物种将灭绝
遏制全球变暖 人类主动出击令地球“降温"(图)
世界地球日:地质灾害来了 我们怎么做?
4月22日第4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锁定"地球深部"
谷歌地球老照片:时间让世界“物非人非”
揭秘谷歌地球如何看透地球 能为我们做什么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铁矿石首发价落定 近8年首次大幅下跌 中方或强硬拒绝
国家能源局建议启动送电下乡 解决电力过剩问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