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南京长江隧道放开向所有本地小型车发行4800元年票的政策抢在过年前出台,受到不少市民关注(见本报昨日A3-4版),不少人认为这个价格过高了。市民们的议论引起南京交通控股集团的注意。昨天下午2点,作为长江隧道公司的上级单位,市交通控股集团紧急决定,在开售年票的同时,也可向市民开售月票,月票的售价为400元。
最新动态
网友直言:4800元年票“走不起”
“一年4800元,太贵啦,虽然比过去优惠幅度大许多,但是离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差距啊!”昨天,关于南京长江隧道发售4800元年票的消息发布后,网络上大量网友留言称年票太贵走不起。
“我想办,可是又觉得不是很划算,还要再想想。”昨天中午,记者也在长江隧道收费道口采访了一些过往的车辆。车主李先生在广播里听到了长江隧道发行年票的消息,他说自己家住在浦口,单位在河西,经常往来江南江北之间,但经常整月整月地出差,“我得好好计算一下,如果能办月票多好。”李先生认为,一口气让人交4800元确实让人有些承受不了,但如果平摊到每个月400元就相对好得多,“比如我不出差的月份就可以考虑办个月票。”
隧道回应:400元/月或4800元/年任你选
昨天中午,在长江隧道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都看到了网友的评论,不过现在上级决定只卖年票,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就在几个小时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交通集团紧急决定,听取民意,不仅卖年票也卖月票了,南京牌照的7座以下小车,不论公车私车,都可以办月票。月票400元,累计12个月也是4800元。办月票可能对过往车辆更有吸引力。”隧道公司的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通报了这一新进展。
记者探访
隧道附近不少单位的车想办月票或年票
“第一天,消息刚见报,虽然还没有人来正式登记,但早上已经接到了十几个咨询电话。”对于大家关心的有多少人来办年票月票的问题,隧道公司的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也预测了一下潜在客户对象。“普通市民走得不多的可能不会来办,但附近几个楼盘,还有附近几个单位的人早在去年就来咨询过了,他们办的可能性很大。”这位负责人透露,比如南京工业大学就有1000多辆私家车,“他们学校是私车公用的,一部分汽车费用可以报销,之前学校还来找我们商量过,能不能集体办优惠,但当时市里没政策,所以也没能给他们办,现在年票、月票优惠力度很大,估计南工大许多住在河西的老师都会来办。”
时间太紧,来不及制作年票卡
“政策下来太快了。1月30日上午,我们才接到市长的指令,下午立即与财政局、物价局沟通,晚上就发布了信息。”隧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乎没有准备的时间,政策下来时负责制作IC卡的单位已经放了假,现在如果有人来报名买年票,只能先发一张纸质的通行证先用一个月,到下个月再换年票IC卡。
月票因为此前针对浦口3家单位发放过,每月定期要更换,所以库存还有70多张存货,如果办卡的人多,恐怕也只能先用纸制的通行证先应付一个月。
记者获悉,目前隧道公司已给制卡的单位下了订单,购买了年票卡或月票卡的车主通过隧道收费站时只要将卡交给收费员刷一下就可以了,一年或一个月内无限次使用。
帮你问问
以后出台了年次票,还退钱吗?
4800元的年票钱交了,这期间如果南京的“年次票”出来了,一年只要几百元的话,那办了隧道年票的人岂不是亏大了?长江隧道公司负责人对此很坚决地表示:如果这期间年次票出来了,办了隧道年票的车主想退票的话,一定会按时间退还剩余时间的钱款,这一点请大家放心。
几个人合办一张年票或月票行不行?
也有市民想出了个主意,一个人办太贵,如果家住江北的两家人合起来买一张年票或月票,再商量着轮流使用是不是也行呢?隧道公司表示,这是行不通的。每一张年票或月票上都记录着对应的一辆车的号牌和车辆信息,与车是一对一的关系,如果收费员发现年票或月票上对应的车牌号与通行车辆的车牌号不一致,就不能使用。
■相关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传年次票制3月1日出台
业内分析可能来不及
记者昨日从相关渠道获悉,此前南京市有关部门确实已经拿出了3月1日出台年次票制的日程表,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只剩1个月时间恐怕真来不及了。
首先从程序上来看,年次票制出台得先开听证会。虽然去年5月南京市就开始了征集听证会代表的工作,可是征集完了之后就没有了下文,听证代表怎么产生也是个问题。总体看来,1个月内干完这些事,时间有点紧。
其实,听证会还只是个程序上的问题,最关键的是二桥回购的困难,目前二桥的收费主体是中海集团,二桥平均每天的车流量在6万以上,盈利颇丰,政府要把这个项目吃下来企业却不愿意,这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如果二桥不能纳入到年次票的系统中来,那年次票实施的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因为目前除了大桥,二桥就是离市区最近的过江通道,直接与六合、八卦洲相连。”南京交通行业内一些人士也对3月份年次票能否顺利出台显得信心不足:“一个个工程都回购需要时间,更需要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