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3.33∶1 绝对差距近万元 -沪深交易所发布指引 规范大股东增持行为 全文 严控信贷挪用 -基金上半年亏损1.08万亿 黄金期货爆仓 400余投资者损失逾千万 -胡锦涛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文/元首宣言/联合公报 -中国首台百万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 京中小学8点前取消集体教学 -发改委:前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0.8% 新房与二手房价格连续降 -国资委公开招聘6名央企总法律顾问 农行等央企回应违规资金问题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落成启用 创造内地建筑新高度 观光厅票价百元 -委员建议大幅提高粮价保粮食安全 美就我农产品关税向WTO质疑 -前7月全国财政收入逾4万亿元 委员建议减税让利 提高个税起征点
专家解读"三大火炉"现状:武汉南京可"摘帽"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8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重庆数据依然“发烫”

重庆数据依然“发烫”

全国的“火炉”

全国的“火炉”

三大城市2004年、2005年相继宣布火炉摘帽后,如今情况又如何呢?南大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重庆热力不减,武汉则有点看不清,但也可以摘帽,南京确实是凉快了,市民都有亲身体会。

重庆火炉威力不减

武汉、南京可以“摘帽”了

重庆

受地形所累而成为“渝炉”。重庆最热的时候是7~8月份的伏夏天,压轴戏是9月的秋老虎。2004年11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数据依然“发烫”

根据重庆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称,在近五百年中,重庆市平均10年有4年旱,是我国高温伏旱的主要频发区之一。该地气象专家介绍说,重庆市从1924年开始进行气温的仪器观测,其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致经历了“暖——冷——暖”三个周期。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为偏暖期,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90年代中期以来又进入一个新的偏暖期。进入21世纪以来,重庆年平均气温持续偏高。特别是2006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情,最高气温43.4℃,2100万人受灾,有媒体称:“这是一组发烫的数据”。通过权威统计来看,进入2000年以来,重庆的高温日始终是超过平均水平的。去年,重庆綦江有39个高温日。余志豪教授告诉记者:“今年6~7月,重庆气温仍然较常年偏高1℃左右。”而记者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重庆綦江仅7月就有18个高温日出现。

点评:

看来,重庆火炉摘帽还是有点急了。

武汉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2004年7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凉夏频率增加

50多年来,该地区7月平均高温日为10天。大多数年份为“凉夏”,如1963、1970、1980、1982年,高温日只有3天;1983、1985和1997年只有4天;1993年只有2天;1973、1986、1987年只有1天高温;1974年和1954年7月根本就没有高温日。气象部门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前,武汉平均10年出现1次“凉夏”,80-90年代,平均2-3年出现1次“凉夏”,极端高温天气明显减少,还出现了7个“极凉年”。

分析武汉市1951-2006年气候资料可发现,在过去的56年间,武汉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下降了0.2℃,其中最炎热月份之一的8月下降最为明显,下降了0.9℃。

点评:

“武汉如果算是火炉,也是勉强及格,摘帽应该没问题。”

南京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2005年6月宣布告别“火炉”。

现状:确实凉快了

不过,南京的天气确实变凉快了,今年不必说了,总共只有10个高温日,其中三伏只有两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7.3℃,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凉夏,但比周边城市例如无锡、上海凉快很多。

江苏省气象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南京年平均气温上升,但夏季气温却在走低。数据显示,进入2000年以来,南京高温日没有突破20个的,而在上世纪50-60年代,往往十年会出现3-4个“热夏”,一年里会有20天甚至30天的高温日。

点评:

的确可以摘帽了。

年份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0年37.6℃ 9个

2001年38.2℃ 16个

2002年39℃13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3年40℃ 19个

2004年38.6℃ 19个

2005年37℃16个

年份 最高气温 高温日

2006年 37.8℃ 18个

2007年 38.2℃ 16个

2008年 37.3℃ 10个

1

太平洋“跷跷板”让火炉迁移

在太平洋上存在一个气压“跷跷板”,它的浮浮沉沉影响到大陆地区的火炉迁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认为,南京的热力周期变化就与这个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十分吻合。

太平洋涛动影响全球气候

南京大学专家告诉记者,在澳大利亚有一个达尔文市,其附近为“暖水区域”,而在东太平洋的塔希提岛,附近则为“冷水区域”,科学家发现,这两个地方就好像一个跷跷板,当一个地区气压高,另外一个高空气压就低,而随着气压以及风力的变化,冷、热水往往随风吹到另外一边,形成波涛状的现象,海水温度就悄然起了变化。可不要小看海水温度变化,如果海洋温度下降,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少,甚至会出现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影响台风的生成,全球天气就得“感冒”,甚至影响到火炉的变迁。

20年一变,对应南京热力周期

杨学祥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科学界把这个现象称为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涛动。它造成的全世界冷暖周期为20年,与南京热夏、凉夏20年一变相对应。

根据杨学祥教授的研究,拉马德雷现象有如下变化,1890年-1924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初全球气候变冷;1925年-1946年为暖周期,对应20世纪30-40年代气候变暖;1947年-1976年为冷周期,对应20世纪60-70年代气候变冷;1977年-1999年为暖周期,对应20世纪80年代气候迅速变暖。

根据研究表明,1950年-1975年,拉马德雷现象正处于“冷周期”,南京则处于“热夏周期”;1977年-1999年,拉马德雷现象处于“暖周期”,南京则处于“凉夏周期”。尽管与南京冷热相反,但周期却是惊人的相似。

目前全球气候可能处于转折期

照这样推算,按照规律显示,从2000年开始,全球应该是处在一个冷周期的阶段,南京应该处在热夏周期。但数据表明,南京近年来气温偏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杨学祥认为不是这么简单的,“这种对应并非是绝对严格的,目前可能还只是转折期。”他告诉记者:“太阳辐射给全球的能量是恒定的,所以全世界热量也是平衡的,一旦南京地区火炉熄灭了,必然要在其他地区出现夏季增暖的现象。比如上海,今年就特别热。”

2

副高南移,沪杭长沙成火炉

除了太平洋气压“跷跷板”的影响,副热带高压中心这个中国夏季最大的“供热源”南移也是火炉转移的原因。余志豪教授认为:“如果以前副热带高压的中心位置是在南京-武汉这一线,那么如今,它的位置偏东南,其中心位置往往在浙江东部以及江西南昌一带,中国的火炉也可能相应转移了位置。”

南京火炉转战沪杭

余志豪认为,以往的长三角高温中心,正在由南京逐渐转向上海、浙江两地,甚至苏南地区也被卷了进去。这是副高中心转移改变火炉位置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上海近5年的年平均高温天数比此前30年平均值高出2倍,2003年更是达到了40天。2004年-2006年三年里,上海的年平均气温都位居各省(直辖市)的前列。2004年是第二名,而2005年和2006年均为全国第一名。

另外一个候选“火炉”应该就是杭州了,2006年浙江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在40℃以上,而南京才37.8℃,显然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了。

武汉转移到长沙

今年7月27日,长沙最高气温42.3℃,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1.7℃。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高居榜首,之后两天里,该市热倒13人。同一天,南京才34℃,武汉不过37℃。上世纪70年代,有人把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长沙传称为“四大火炉”,不过后来长沙的位置却有争议地被南昌所取代。余志豪告诉记者:“副高南退,武汉的火炉还真有可能拱手让给长沙,从位置上来看,长沙就在武汉南面,相距不过一两个纬度。”

来源: 东方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90后”性行为呈低龄化 12岁已尝“禁果”(图)
海口圈地5.4万亩建高尔夫球场 失地农民忧生计
抗震救灾英雄王佳明今天正式到清华报到[图]
北京奥运期间截获11名外国偷渡客 比奥运前减4成
“博尔特”被抢注卫生巾商标 菲尔普斯被抢注18次
国民党基层党部挂上胡锦涛与吴伯雄握手照片(图)
北京市旅游局:鸟巢和水立方内将建大型购物中心
北京市交管局公布残奥场馆周边交管措施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公司员工年度收入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深圳北京列前三
28日起残奥会专用车道道陆续启用(附车道图示/启用时间)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灾后重建政策·资金·动向/ 收养孤儿资讯/ 寻亲/ 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奥运会中国军团冠军榜/ 刘翔退赛
· 北京奥运会破世界记录/ 金牌全览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