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麦子倒伏农民要告气象局 人工降雨应先通知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河南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刘发魁专家说,如果雨量过大,造成田地积水,小麦大面积倒伏,机器或人工无法对小麦进行正常收割,小麦穗子长时间浸泡在水里面,就会发芽,造成产量降低。但人工降雨未必会造成小麦产量的降低,因为小麦减产要由雨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倒伏的程度、田地是否积水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

气象部门人工降雨应事先告知

现在,麦子倒伏的责任暂无法认定,但如果人工降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的确造成了财产损失,气象部门需要进行赔偿吗?

河南天坤律师事务所李显楼律师认为,实施人工降雨的部门,应在实施人工降雨的前几天,将降雨的时间、范围、雨量等相关信息,通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等方式向实施人工降雨区域内的居民进行告知,使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此外,即使实施人工降雨的部门,事先以某种形式将人工降雨的相关信息向降雨区域内的居民进行了告知,但因实施人工降雨的部门没有考虑到实施人工降雨的时机是否合适,实施人工降雨的部门也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赔偿。

[再碰到这类事你可以这样办]

要求气象部门事先告知

2006年8月,江苏出台《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由于人工降雨时经常出现降雨用的火箭弹砸坏居民房屋等意外事件,造成经济财产损失。因此,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遵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范围和操作规程,并向社会公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导致的意外事故,由批准该作业方案的人民政府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处理。

依法索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规定,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向保险公司索赔

2004年8月,在一次人工降雨过程中,苏州某企业厂房屋顶被风掀翻,造成9万元的经济损失。引发了保险公司对人工降雨形成企业损失是否给予赔偿的争论。

苏州保险同业工会的有关负责人认为,人工降雨是政府行为,即行政行为,而非自然现象。但有律师表示,人工增雨时,“人工”在其中只起到催化作用,归根结底降雨还是一种自然现象,对此造成的损害,保险公司不应以“人工增雨”为由拒绝理赔。

最终保险公司表态,只要当天的降雨量达到暴雨标准,就给予赔偿。(记者熊艳菊 张皓瑞 王文凯)

来源: 河南商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黑龙江:农民余粮已售九成 约总体增收21.2亿元
山西通过保护条例 农民工维权将有法可依
陕西成立维权工作总站 免费援助农民工
中央今年对种粮农民直补专补500多亿元
香港“李兆基基金”一千八百万培训湖南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作文感动上海人 吃过苦的孩子更懂事
两部门明确要求将土地被征用农民纳入社保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教育部: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逾九成农民工处于非法用工状态 没参加工伤保险
“80后农民工”心里话 受尊重比赚钱更重要
乡镇撤并农民减负 06年乡镇总数比上年减798个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