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从补企业改为补"人头" 福利企业税收酝酿大变革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补企业改为补“人头” 让残疾人得到真实惠

为了把国家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我国执行了10多年的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正在酝酿大变革。据透露,一项以按就业人数定额退税的改革政策,可望于近日在全国多个省区市展开试点。

据了解,我国有约6000万残疾人。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1994年出台了对安置残疾人达到企业职工总数50%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的政策。我国现有残疾人福利企业3万多家,每年国家为此付出了约300亿元的巨额退税。

此次对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办法的改革,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等部门牵头。今年以来,上述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反复讨论了改革的思路,多个方案都在考虑过程中。主要有:

将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总就业人数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从50%下调到25%,且残疾人在企业就业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将目前对整个企业的税收优惠,改革为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实行定额减免,也就是说,新政策的优惠额为企业残疾人职工人数,乘以当地政府确定的每个残疾人每年的优惠额,与企业整体的销售收入、纳税额不再挂钩。减免的上限由国家根据当地职工工资水平两倍以内确定。

将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从目前的民政部门确定的福利企业,扩大到所有社会各类安置残疾人达到25%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资格审定,由税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确定,税务部门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企业,必须按规定为残疾人缴纳养老、工伤、基本保险等社会保障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之所以如此大幅度地改革民政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本应该为残疾人带来很大好处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致使国家付出的巨额退税,并没有完全落实到残疾人身上。

河南省巩义市是一个工业大市,该市每年福利企业退税超过了2000万元,其中一些诸如耐火材料企业这样的重工业企业,都是“福利企业”。中共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穆为民对记者说,这些企业不过是给残疾人发了每月数百元的很低的报酬,就得到了国家上千万元的税收优惠,残疾人得到的只是国家优惠政策的零头而已。

此外,少数“福利企业”利用国家的退税优惠政策,虚开、代开增值税发票,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

少数“福利企业”骗税问题如何解决?河南省国税局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对残疾人就业实行远程适时管理的办法。目前在该省的平顶山等地市,广泛推广了这一措施。这一措施要求所有的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福利企业,必须安装残疾人就业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的终端位于税务机关,税务监管人员在终端屏幕上,就可以适时看到所有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的残疾人职工在岗情况、在岗时间,由此杜绝了只挂名不上班、一个人在多个企业挂名的现象。北京中税天网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福利企业税控系统生产开发商之一,该公司董事长李书勋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河南全省广泛推广,效果良好;同时,配合国家强化对福利企业的监管,目前该企业正在开发更新的税控系统。(记者 林玉 顾立林)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