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云南七个少数民族逾半人口仍处绝对贫困状态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3 年 09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迄今为止,多民族的云南省仍有七个特有少数民族的一半以上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而且其中有三个民族整体上仍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这是云南省政府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王智今天在此间公布的信息。

    这七个仍然处于贫困状态、人口分别不足十万的特有民族是: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和独龙族。其中,整体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是德昂族、怒族和独龙族。

    王智说,据统计,到二00二年底,按国际贫困标准,每人每天一美元购买力折算,云南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在八百六十五元人民币以下的低收入人口仍有七百六十四万,占农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八九;其中,年收入六百二十五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仍有二百八十六万。除国家重点扶持县数量居全国首位外,云南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亦居全国首位。

    王智介绍说,云南的贫困人口中,还有四百七十一万人,三百零三万多头大牲畜未解决饮水问题,四百八十四个村不通电,三百多万人用不上电,九百二十三个村不通公路,一千五百四十八个村不通电话。

    他说,尤为严重的是,全省还有四十余万户、二百多万特困农民居住在夏不避雨、冬不御寒、四面通风、摇摇欲坠的茅草房、木楞房,或杈杈房,甚至是岩洞之中;还有五十多万特困群众处在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有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基本上处于靠忍耐维持,靠政府救济的极端贫困状况。

    针对以上情况,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在今后五年内筹集四十五亿元资金,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农户实施易地搬迁;基本消除四十万特困农户的茅草房、杈杈房和木楞房,并辅之以新建和发展一百万亩基本农田,一百万亩经济作物,一百万头大牲畜,三十万件五小水利工程,三十万沼气池和投资改造一千五百个贫困村的卫生室,努力解决特困群众的安居温饱问题。

    王智说,尽管这样,但是要解决云南的贫困问题,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为此,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民委、云南省民政厅和云南省侨办等十三家单位,决定向全社会联合发出倡议:用各种方式帮助云南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纳家骅)

    

    中新网 2003年9月30日

来源: 中新社

相关文章: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话题,再向世界敞开
——中澳少数民族问题研讨会侧记
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保护
第十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
第十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分配方案获通过
我国少数民族特需品市场商机凸现
中国22个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文字
少数民族代表吁西部开发注重保护民族文化生态
四川投入600万元帮助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在网上上课
社会发展影响力增强吸引少数民族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孕妇和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孕妇和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的通知
新疆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宏志班”
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在银川市隆重开幕
云南省开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第一座大型水库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