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之一 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2 年 05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项目任务书

    

    (2000年-2005年)

    

    一、项目的提出

    

    1、 缺肢者

    

    ——数量 中国内地有下肢残缺者35万左右,每年新增约1.5 万人,其中小腿缺肢者约占三分之二。

    

    ——分布 三分之一的缺肢者生活在城市,三分之二在农村。

    

    ——经济状况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缺肢者是低收入群体,大多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处于贫困状态。   

    

    2、假 肢

    

    ——功能 缺肢者通过安装假肢,可以补偿其丧失的功能,有利于其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技术与产品纵观中国乃至全球的假肢行业,技术已经成熟,且在不断高科技化;产品也已系列化,并在逐步升级。

    

    3、装配现状

    

    ——城市 在中国的城市,除少量贫困缺肢者外,大多数缺肢者已装配假肢。

    

    ——农村 在中国的农村和小城镇,大缺肢者未装配假肢。

    

    4、问题与困难

    

    ——缺肢者存在的困难是 农村广大缺肢者及城镇的低收入缺肢者渴望装配假肢,却无力承担目前市场上装配假肢的费用。

    

    ——假肢行业面临的问题是 如何为农村和小城镇的广大缺肢者提供假肢服务。

    

    5、导致的原因

    

    ——假肢服务力量集中在大城市 中国内地现有的假肢安装机构和技术人员集中在省会等少数大城市,远离农村和小城镇的缺肢者。

    

    ——缺乏普及型产品 目前市场装配的假肢,平均价格为小腿每条5,000元左右,大腿每条10,000元以上;缺肢者装假肢除需支付上述费用外,还要支出长途跋涉的交通、食宿、陪护、维修等相关费用,超出了中国农村和小城镇广大缺肢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欠缺组织与服务 假肢不是通用商品,既涉及工程学又关连人体医学,特异性强,关键部件因人而异,需量体配制;缺肢者总量虽然不是很大,却散在于城乡各地,行动不便,信息不通,又大多存在经济困难。供需双方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假肢装配不是单一产业,而是一项综合服务。导致目前三分之二的缺肢者得不到假肢服务的原因诸多,但最关键的是:供需脱节,欠缺有效的组织与服务意识。

    

    农村和小城镇,是假肢服务的广阔天地;低成本、工艺简便的普及型系列产品,是假肢服务待开发的处女地。

    

    新世纪来临,为扶助缺肢者开创人生新里程,香港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博士满怀“助无助者”的爱心播下“种子”,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开发普及型假肢的处女地,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推进假肢服务,让每个缺肢者都站起来。

    

    二、对策

    

    探索并推行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为低收入缺肢者提供假肢服务的新路。为此:

    

    1、开发供应系列化的普及型假肢

    

    与不同时期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低收入缺肢者的经济承受力相适应,合理选择低成本材料与适用技术,恰当采用价廉的装配设备与简便的制作工艺,滚动开发供应系列化普及型产品,使基本功能、使用效果、强度寿命与城市市场假肢水平相近,而价格为其三分之一左石。

    

    2.推行适宜农村的服务模式

    

    以为农村和小城镇的缺肢者服务为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依据需求量并按合理布局、辐射周边的原则,建立普及型假肢装配服务网络,采取深入基层的流动服务方式,就地就近为缺肢者提供服务。

    

    3.培养扎根基层的技术人员

    

    按照服务需要,以适用的原则,就地选人,采取培训——服务——再培训——再服务的分阶段培养方式,传授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学内容,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性的假肢装配技师。

    

    4.资助经济困难的残疾人

    

    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和经费支持,动员和鼓励杜会各界捐助,对经济困难的缺肢者装配普及型假肢给予补贴。

    

    5.做好供需各环节的组织协调

    

    普及型假肢服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要以社会化的工作方式,调动各方的力量,做好全过程的衔接、各方面的协调以及缺肢者的筛查、组织,使假肢服务切实落到“无助者”身上。

    

    三、任务目标

    

    1.目 标

    

    普及型假肢服务的总目标是:从2000年一2015年,经过分阶段的努力,形成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开发供应逐步升级的系列化普及型产 品,到20l5年,具备年装配2万例假肢的能力并满足更新维修的需要,使 中国的缺肢者都得到假肢装配服务。

    

    ———近期目标 2000年一2005年,建立起普及型假吱服务网 络,开发供应壳式、骨骼式普及型小腿假肢系列产品,形成年装配1.5万例小腿假肢的能力、共装配6万例小腿假肢;开发普及型大腿假肢,并进行装配试点。

    

    ——中期目标 2006年一20l0年,具有全面掌握普及型假肢装配的技术队伍,形成有效开展服务的体系,供应系列化的大、小腿假肢产品,达到年装配2万例的能力,共装配10万例。

    

    ——运期目标 2011年一2015年,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并适应缺肢者的需求,适时提供升级换代的产品,让缺肢者都得到假肢服务。

    

    2.任务指标

    

    为实现近期目标,2000年-2005年,在基础服务能力及假肢装配两方面,完成以下任务:

    

    ———开发供应普及型产品 壳式小腿假肢起步,进而开发普及型骨骼式大、小腿系列假肢,供应壳式、骨骼式系列化长江普及型小腿假肢。

    

    ——建立服务网络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200个普及型假肢装配站,并依需要分两期提供壳式、骨骼式假肢装配制作设备。

    

    ——培养技师 培养400名普及型假肢装配技师,每人培训两次,使其陆续掌握壳式、骨骼式小腿假肢装配制作技术。

    

    ——装配假肢 装配6万例长江普及型小腿假肢,其中壳式4万例、骨骼式2万例;试装配500例长江普及型大腿假肢,并适时推广。

    

    四、经 费

    

    1、总经费概算

    

    2000年—2005年所需总经费概算折合2.16亿元港币,其中为形成基础服务能力投入11,800万元港币,为6万名缺肢者装配假肢投入9,800万元港币。李嘉诚先生捐款资助4,000万元港币作为"种子",其它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社会赞助及受益人承担。其中:

    

    1、1 基础服务能力投入

    

    为形成长远服务能力,需对基础条件投入11,800万元港币,用于:

    

    ——假肢开发和试装配费 800万元。

    

    ——装配站建设与设备配套费 每站50万元,200个站共10,000万元。

    

    ——技师培训费 每名2.5万元,400名共1,000万元。

    

    1、2 假肢装配投入

    

    装配6万例假肢,需投入9,800万元港币,用于:

    

    ——缺肢者筛查费 每名100元,6万名共600万元。

    

    ——缺肢者装配假肢交通食宿费 每名400元,6万名共2,400万元。

    

    ——假肢装配费 其中装配壳式普及型小腿假肢每例550元,4万例共2,200万元;装配骨骼式普及型小腿假肢(系列品种),平均每例900元,2万例共1,800万元;

    

    ——假肢装配后康复训练费 每名100元,6万名共600万元。

    

    ——装配站运作费 每站每年2万元,6年共1,400万元。

    

    ——综合费用 800万元。

    

    2、 捐款投入

    

    李嘉诚先生在2000至2005六年内捐款4,000万港币。用于:

    

    2、1 建站资助费

    

    每个装配站资助7万元港币,200个站共1,400万元港币,主要用于购置假肢装配制作设备,按壳式、骨骼式假肢装配需要分两次拨付。专用设备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订购,下发至各站;并将部分资助费拨给各站,用于购买通用器具。

    

    2、2 技师培训奖学金

    

    设立 "长江假肢技师奖学金",用于资助培训假肢装配技师,每名平均资助11,000元港币,400名共440万元港币, 分两期拨给培训单位,用于对受训者分别进行壳式、骨骼式两次技术培训。

    

    2、3 开发与试装配费

    

    资助开发骨骼式普及型系列假肢260万元,其中用于骨骼式系列小腿假肢开发和试生产60万元,用于普及型大腿假肢开发及500例装配试点200万元。

    

    2、4 人头补助费

    

    装配每例壳式长江普及型小腿假肢费用为550元,每例平均捐款资助200元,4万例共800万元;装配每例骨骼式长江普及型小腿假肢(系列品种)费用为900元,每例平均捐款资助400元,2万例共800万元;合计用捐款1,600万元。按各地年度实际装配数量补贴到装配假肢的贫困残疾人身上。

    

    2、5 综合费用

    

    用于组织假肢批量生产和供应、技术培训教材编印,以及摸底调查、宣传动员、病员组织、登记统计、检查验收、组织协调等,捐款资助300万元港币,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筹安排使用。

    

    五、实施办法

    

    1、制定计划

    

    ——制定《全国推广长江普及型假肢实施方案》,将其纳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和有关文件,以政令形式按地区分年度分解下达任务指标,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广泛支持。

    

    ——各省、市、县根据所承担的任务、结合当地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项目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任务按年度逐级分解下达。

    

    2、组织实施

    

    ——中 央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落实中央补贴经费,管理和拨发李嘉诚先生专项捐款;确定建站的合理布局,统一为装配站配置设备;以“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为技术资源中心,培训假肢装配技师,受训人员要与残疾人联合会签定服务承诺书,培训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组织批量生产和供应假肢通用零部件;建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标准,对假肢产品和装配质量进行检查督导;指导协调项目的实施,进行检查和验收。

    

    ——地 方在地方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地方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具体负责本地区项目的实施,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提供建站场地和工作人员,筛查组织缺肢者,做好假肢安装、维修、咨询服务及对经济困难者的资助工作。

    

    3、登记统计

    

    ——筛 查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结合残疾人证的发放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做好缺肢者筛查,摸清底数和状况。

    

    ——登 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登记表》和《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经费补助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对装配普及型假肢的残疾人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同时利用残疾人联合会系统信息网络建立《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数据库》,录入缺肢者状况与装配假肢的情况。

    

    ——统 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长江普及型假肢服务汇总表》,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做好登记统计工作,认真填写报表,并逐级上报。每年3月1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联合会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上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本年度工作安排与本地经费投入计划。

    

    4、检查验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专家对项目进行随机抽查与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总结验收。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李嘉诚先生代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反馈意见并欢迎其派代表对普及型假肢项目的执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项目执行情况和捐款收支决算,报送李嘉诚先生审核。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来源: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相关文章:
《长江新里程计划》
长江新里程计划启动实施
《长江新里程计划》2000年执行情况
《长江新里程计划》捐款使用安排
《长江新里程计划》捐款管理办法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