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铁矿石生成欧洲价格 中国钢铁协会重申长期利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随着世界第二大钢材生产商安赛乐钢铁集团接受涨价19%的协议,铁矿石“欧洲价格”基本形成。但中国有关方面依然坚称,欧洲价格并不能反映亚洲市场,国际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应以双方长期利益为重,尽快与中国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

根据安赛乐昨日与巴西淡水河谷(CVRD)的谈判结果:CVRD的卡拉加斯(SFCJ)矿山和南部系统(SSF)矿山粉矿价格在2005财年价格的基础上,上涨19%。中国台湾中钢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球团矿谈判结果还没有透露。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欧洲钢厂来说,用量极大的正是球团矿,也就是蒂森·克虏伯公司与CVRD达成下跌3%的那种矿种。而对于台湾中钢,图巴朗矿山的高炉球团矿价格将下降3%。

至此,接受19%涨价的钢厂包括德国最大钢厂蒂森·克虏伯(T h e y sse n K ru p p A G)、意大利最大钢厂里瓦钢铁(IlvaSpA)、世界最大钢厂米塔尔(Mittal)和世界第五大钢厂浦项制铁、两家日本企业,以及安赛乐和台湾中钢。亚洲的主要谈判方宝钢集团和新日铁集团,还没有接受任何谈判结果。

安赛乐的妥协,意味着“欧洲价格”的诞生,也意味着亚洲价格谈判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不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欧洲市场的钢材价格处于全球最高位,而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仍然处在低价位;不考虑中国市场情况作出的

铁矿石价格决定,中国钢铁企业是不会接受的。

该负责人同时指出,个别企业采用违背谈判规则的办法,对中国钢铁企业施加压力,中国方面坚决反对。比如,把铁矿石供矿合同与供煤合同相联系,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由于中国并不缺少煤炭,所以煤炭并不会依赖几大国际供应商;而对于欧洲和日本的钢铁企业,除了提供铁矿石,三大供应商还会向他们提供煤炭,并将合同进行捆绑销售。

不过,CVRD昨日也宣称,中国必须接受和其他钢厂相同的19%价格涨幅。CVRD 财务总监FabioBarbosa称:“我们没有也不会制定第二个价格。”

目前,长期利益似乎成了中国的唯一筹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强调,铁矿石价格谈判必须考虑供需双方的长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是很不明智的。代表中国铁矿石流通商利益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负责人也表示,国际铁矿石主要供应商应高度重视中国市场,以双方长远利益为重,尽快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

尽管国际铁矿石巨头一直坚持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应该上涨,但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资料仍显示,在一季度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综合平均到岸价却呈逐月下降态势:1月份为64.07美元/吨,2月份为62.47美元/吨,3月份为61.2美元/吨,比1月份降低4.48%。其中澳大利亚矿降3.9%,印度矿降4.33%,巴西矿降9.08%。

目前国内港口进口矿库存高达4200万吨以上,大大超过一个月的进口量。而巴西全年向中国出口的长期合同铁矿石也不过4000多万吨。另外,1~4月,中国国产和进口矿石数量增长30%,但生铁产量仅增长了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