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9日10:5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乡村绿化 城市综合体 教育均衡发展 惠农政策 风险防控 师德师风建设 廉政文化 科学发展观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的全面启动,高铁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市实现振兴发展正迎来难得的机遇。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提振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不动摇。既要巩固质量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创造必要条件,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总领,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胡春华书记关于汕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的部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抓住深圳多领域全方位对口帮扶汕尾的契机,全面融入珠三角,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招商引资、政务整治、形象提升”四大行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加快发展,坚定不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滨海旅游集聚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珠三角产业拓展集聚地,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4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人均GDP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0%,非税收入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计划。为此,必须着力抓好八项工作: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狠抓重点项目不动摇,以项目促转型、增后劲,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48项,总投资11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4亿元。加快建设陆丰核电、华润海丰电厂、陆丰甲湖湾电厂等电力能源项目,信利光电、腾讯云计算等电子信息项目,城市综合体、金町湾等商贸旅游项目,力争陆丰核电和甲湖湾电厂获国家正式核准并动工建设,确保华润海丰电厂1台机组建成投产。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厦深铁路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度假胜地。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省竞争性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加快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鲘门滨海度假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宗教滨海旅游区、海丰湿地鸟类休闲旅游区、赤石明热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启动环品清湖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国家级5A景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加快火车站国际商贸物流城、粤东水产物流中心、家具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扶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汕尾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改造升级、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场建设,培育农村流通合作服务组织。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技术标准带动战略,抓住深圳市对口帮扶机遇,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向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附加值高的产业环节延伸,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的中心镇和专业镇。培育发展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形成汕尾名牌产业集群,走出一条“深圳研发、汕尾制造”、“深圳创造、汕尾配套”的产业发展之路。

——加强自主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深圳智力帮扶,推进汕尾市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陆丰民营科技园区、陆河新河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海洋产业研究院、科创资本研究院、专业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验检疫技术服务平台、汕尾广东水产品出口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和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进质量强市活动。加大经济战略研究力度,推进环珠三角发展研究院建设。

(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发展动力

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立足建设良好市场环境,立足区域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加积极、更加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各类资本参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积极推进企业去行政化和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乡贤回归、创业兴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鼓励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绿化造林等领域的市场化。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金融、价格及要素市场改革,健全土地、资本、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县城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改革,放开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价格。完善市场准入、运行、监管、退出制度和规范。推行商事登记改革,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宽进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启动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全面梳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等部门职责,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公布审批事项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建立“办事工作日”和“告知承诺”机制。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下移微观事权和执行权,促进政府管理扁平化。探索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完善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法定机构试点。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的预算编报体系,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规范管理。继续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推动落实地方税体系建设,深化征管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做大金融总量。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风投基金,设立投融资担保平台,扶持汕尾农商行发展壮大,支持信利光电等本地企业改制上市。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提高保险的深度和密度。

(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再掀招商引资热潮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结,坚持高起点规划、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作,打造招商引资载体,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加强园区分类指导。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改造升级、整合扩园、调整规划等方式,分步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产业园区。争取上半年全市有3至4个产业园区获得省批准,纳入省级产业园区管理,享受省扶持政策。坚持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每个园区突出发展2至3个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建设。主动做好深圳市对口帮扶的对接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共建,尽快完成深汕特别合作区30平方公里起步区的规划、环评工作。拓展鹅埠信息产业组团,规划启动鲘门组团,建设小漠新能源基地,推进沿324国道的品牌产业带建设。加快组建合作区开发建设公司,推进园区污水处理、排水排污管网、起步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瑞和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华润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深能源汕尾滨海电厂等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形成合作区发展高潮。

——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成立园区管理开发机构,加强与国内投资机构、大型民企、省属国企以及商会、社团等对接合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大型产业项目的投融资乃至整个园区开发建设。同时,采取BT、BOT以及产业基金等融资模式运作园区开发,尝试公开拍卖园区公用设施经营权、广告使用权等,努力实现由建设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全面铺开专业化招商,注重运用信息化、市场化手段,创新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围绕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省企、大型民企,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招商、专题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再次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注重打造战略合作平台,推动省市联合招商。充分利用对口帮扶政策,争取纳入深圳招商平台。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作用,大力推进“乡贤反哺工程”,争取在外汕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

——推动外贸提质增量。稳定出口,扩大进口,加快推进口岸设施建设和通关便利化,加快培育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鼓励引导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培育出口名牌和优势企业,推进外经贸转型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东盟国家在珠宝、海洋渔业等产业的合作,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开拓境外市场,努力发展直接贸易。

(四)加快新区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城融合,加快新区规划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快新区规划建设。尽快组建新区协调机构,加快编制新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启动中央商务区、红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遮浪半岛滨海度假区和金町湾滨海旅游区等起步区的规划建设,重点抓好主要功能建筑、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滨海旅游商贸、海洋新兴产业等快速发展,形成“一城、两园、三区”功能格局,打造“沿海岸、链条状、组团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加快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汕尾市综合交通规划》,启动市域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潮惠高速公路汕尾段、深汕高速长沙湾全互通出入口及潭西出入口等工程建设;推进市客运枢纽中心建设;做好广汕高速铁路、龙(川)汕(尾)铁路、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沿海快速通道汕尾市区至陆丰段及海丰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主动融入深圳港口规划,加快推进红海湾新港区10万吨级等一批深水泊位码头及航道建设。加快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首期工程焚烧发电厂、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道路、市区金湖路东段、新湖大道南段、金鹏路及文德路北段、工业大道西段等重点市政工程建设。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坚持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城市扩容和中心城区提质并重。在老城改造中突出汕尾特色和文化元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打通市区一批断头路,完善市政道路、排水排污、园林路灯、沿路绿化、公共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

——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积极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发挥市城区、街道主体作用,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市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绿化管养,加快LED路灯改造和推广应用进度,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努力创建“省卫生城市”。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引导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往城镇集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提质扩容,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商务、民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智慧汕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加快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营销网络化建设。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