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牡丹江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3月12日16:2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风险防控 城市软实力 富农政策 智能公交系统 法治型政府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

——2014年1月14日在牡丹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刘忻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求实创新、跨越争先,全面推进“五城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发展保持高位增长。积极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指标在全省实现保位争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2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400亿元,分别增长 12.5%和 15%,增速居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超过 1000亿元、增长 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91.3亿元、增长 15.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基本持平,保持全省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19200元、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 14900元、增长 15%,总量实现全省 11连冠。

——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升温。三年产业项目攻坚完成投资 1065亿元,推进 500万元以上项目 2345个、省级重点项目 13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七年保持 30%以上增长。 2013年开复工产业项目 1031个,完成投资 449.4亿元,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 57.1%。园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全市重点园区新增面积 4.7平方公里,形成 17平方公里储备用地;市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开工产业项目 78个、完成投资 13.5亿元、增长 59%,“一个孵化中心、五个加速器”项目孵化体系初步形成;林口开发区、宁安工业园、阳明工业示范基地、大庆路新型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园区(基地)。招商融资取得新突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105个 ,其中产业项目 75个,引进域外资金 870.8亿元、增长 34.4%;全面完成政府性融资任务,域内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 5个百分点,域外金融机构贷款 余额达到 85亿元。

——沿边开放向纵深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境外园区新增面积 4.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到 62户,地产品出口比重、进口资源落地加工比重分别达到 12%和 47%,我市成为国家级蔬菜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省级石油装备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华晟物流海关直接监管公用型保税仓库投入运营,获得允许外籍船舶承运等政策支持,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向常态化迈出新步伐。在俄举办“牡丹江活动周”,签署人文交流、经贸合作项目 57个。商贸会展有新提升,牡达等 3个专业市场投入运营, 绿地等 6个商贸综合体开工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地市级国家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打造牡绥会展经济圈,举办第六届中国(牡丹江)—俄罗斯(远东)国际木业博览会、中国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东宁宝玉石文化节、全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展会 23个。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镜泊小镇、莲花新镇等 25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 21.6亿元,新增 4A级景区 4个;开展了镜泊湖秋冬旅游文化节等冬春旅游活动,开通了海参崴、济州岛航线;获批异地办照政策,跨境旅游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我市被纳入“美丽中国之旅”推广计划,雪乡荣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 21.8%和 24.5%。

——精品特色农业不断壮大。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到 63亿斤。绿色特色农业进一步壮大,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发展到 430万亩,新增菌棚室 5792栋、食用菌达到 37.1亿袋(块),新增蔬菜棚室 8500栋、果菜达到 64.2万亩,白瓜籽达到 50.2万亩,新建养殖小区(大场) 49个,林下经济产值增长 26% 。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步伐加快, 12个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1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1396个;绿色食品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国家级牡丹江木耳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全国 2/3;穆棱肉牛、东宁大米、宁安虹鳟鱼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响水、皓月等 11户企业产品被评为“首届黑龙江消费者最喜爱的 100种绿色食品”。全市育林造林 20.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 36万亩,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0%,新增宁安、穆棱两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从政策、机制、服务三个环节入手抓运行、稳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 230亿元、增长 19%,居全省第二位。实施支柱企业产能翻番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友搏、啤酒等产能翻番项目竣工投产,页岩油中试基地、桦林佳通半钢子午胎等项目加快推进,亿丰煤气、富通空调通过改制改造实现扩张发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 35%,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3户。组建了十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25%,我市首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产业集群建设有新发展,石油钻采装备产业成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装备制造、林纸等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79.7%。县域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省政府在穆棱、海林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城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 1核 5城 18镇 100区”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城关镇和重点镇完成棚户区改造拆迁 200万平方米,建成“幸福家园”小区 16个、 5000多户农民喜迁新居,积极推进响水“两化”项目和温春新镇建设,与森工农垦新建续建合作项目 52个、完成投资 16.6亿元。对 18个重点镇实行强镇扩权试点,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201.5万亩。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 54个试点社区推广穆棱保安新村模式,全市有 4个五星级村、 26个四星级村通过省级评定, 36个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生态镇村达到 214个。

——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启动城市总规修改和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 25个专项规划编制, 实施了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和数字牡丹江地理信息框架系统建设。政府主导市区城建投资达到 98.8亿元,老城改造“五项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拓宽改造光华街等 6条主干路,升级改造新安街等 3条重点街路,翻建整修 44条便民道路,重点维修市区道路 200条,东四跨江桥二期通车,青梅大桥主跨合拢,牡海城际公路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向城郊乡镇延伸,实施百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公租房 2500套、廉租房 200套,改造农危房 1.5万户。加快生态园林建设,完成“三溪一河”治理收尾和主城区江道环境综合整治,“十大公园”、“九大广场游园”全部建成, 市区新增绿地 5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燃气管网 14.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 6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管理“ 363”工程,推进公安、城管联勤执法,开展清雪抗灾专项行动,城市环境和秩序不断优化。高度重视人大一号议案办理,完成百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庭院整治, 41个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质量明显改善。全市民生支出 11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50%, 30件利民实事和保障民生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度任务。就业社保进一步加强。发放小额创业贷款 1.6亿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 2228个,新增城镇就业 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3%以内。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增资 241元,实现“城居保”、“新农保”全覆盖;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提高 18%,城镇居民医保年补助标准提高到 280元,新农合重特大疾病保障病种增加到 20种、报销封顶线提高到 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 382元和年人均 2181元;募集志愿爱心帮扶基金 2900万元,“两节”期间投入资金 947万元补贴困难群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 4380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层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市二院等 4所医院投入使用,我市成为省级卫生城市;以学区制为重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 改造了 65所标准化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市一中成为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试点品牌学校,宁安、穆棱成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县。新增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 130处,我市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城市。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推进社区建设,新建城乡达标社区 56个,其中精品示范社区 18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源头治访、依法治访,化解重大疑难信访积案 33件,全市信访案件和集体访分别下降 17.1%和 5.5%;深入开展“三大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 30.8%和 34.4%,全市保持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 28个重点部门 165个审批事项办事流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展顺利。务实开展“接地气、连民心”服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市民开放日”活动,推出各类惠民举措 540项,解决群众诉求和生产生活问题。完善目标管理和大督查机制,对 19个部门管理职能进行调整,推进政府工作提速提效。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开展“阳光司法”,我市成为全国法治城市。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265件,政协委员提案 374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反“四风”要求,压缩“三公经费”和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 5%,开展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楼堂馆所专项整治。在重点部门建立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制度、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部门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

统计、外事侨务、机关事务、老龄、气象、地震、档案、人防、边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红十字、残联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帮助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各位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向驻牡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驻牡中省直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牡丹江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地敬意!

回顾一年工作,虽然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领先,处于高位增长区间,但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没有完成年初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立市型大项目、产业项目少,工业支撑能力弱,外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生态旅游、中心城市等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物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环境治理压力大,大气质量亟待改善;群众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还有很多意见,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在不断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推进跨越发展。

二、 2014年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深入实施“五大规划”,按照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求快、求好,坚持用全面深化改革统揽全局,以实施产业攻坚推进新发展,以提升沿边开放构筑新优势,以加快城镇化催生新动力,以发展民生事业集聚新能量,以转变政府职能增添新活力,沿着“五城建设”方向迈出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的更大步伐。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进出口总额增长 1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13%,万元 GDP综合能耗下降 3.7%,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开展新一轮产业项目攻坚,增强投资拉动推进新发展。强化“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时代发展理念,立足投资拉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性特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建设有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

深入开展“ 346”攻坚活动。落实加快产业发展的“决定”, 突出大项目建设,强化领导带头、分层推进、集中会办和跟踪问效,重点抓好红星乳业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项目、恒丰 6万吨特种纸等工业项目、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等新能源项目、万达广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确保“动工之春”开工 3000万元以上项目 400个、产业项目个数比重达到 60%以上。以产业项目攻坚为牵动,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面增强投资拉动。

提升园区承载功能。完善重点园区规划和产业定位 ,突出园区和产业特色,加快形成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园区体系。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在重点园区建立土地、房屋征收与土地收储一体化的净地形成机制,完善土地经营机制和出让机制,提高用地保障能力和效益。牡丹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速推进中俄绿色食品产业园、生物科技园建设,全口径投资增长 40 % 以上, 进一步发挥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

加大招商和对上争取力度。突出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围绕重点区域和国内外强企,实施定向招商、定点“爆破”,深入开展产业存量招商、补链招商、增量招商、龙头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和机制,强化要素招商、企业招商、商会招商、中介招商,完善重大招商项目跟踪落实机制,全年招商引资增长 20%。围绕“五大规划”的实施,创建对上争取的动员和组织机制,全市对上争取发展资金达到 150亿元。

(二)推动对俄合作转型升级,增创沿边开放新优势。落实《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加速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建设,加强绥芬河、东宁口岸与中心城市、内陆县(市)互动合作,增强牡绥地区在新一轮沿边开放中的先导作用。

加强口岸通道建设。推进东宁口岸界河桥改造和小车通关,逐步提升口岸能级。密切与俄罗斯海参崴港、朝鲜罗津港和国内大连港、丹东港、满洲里口岸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合作开发俄远东港口,促进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营,扩大丹东港集团物流规模,推进东—乌铁路对接和穆棱铁海联运项目口岸功能内移,积极谋划引进俄罗斯宽轨,在全省建设通达出海口、辐射东北亚的国际经贸大通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做强开放升级载体。促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保税政策向内陆县(市)区延伸,整合华晟物流和源丰物流等海关特殊监管资源,支持穆棱开发区创建国家级边境贸易合作区,鼓励境内重点园区引进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争取“属地申报、口岸放行”试点,探索在市域海关监管区域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园(港)区。推进华信、华宇、龙跃园区晋升国家级境外园区,支持境外园区吸引大企业、大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俄罗斯资源能源技术引进来”的双向平台。

壮大外向产业体系。推进“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贸易抓转型、合作抓延伸”,提高外经贸对本地经济的贡献率。做大做强企业主体,重点培育超亿美元贸易企业和千万美元加工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对俄经贸合作联盟,新引进外贸企业 12户。优化贸易结构,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大力培育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甩挂运输。壮大拉长跨境产业链条,以林木、油气、矿产资源和化工产品为重点,发展壮大进口加工;以电子产品、轻工商品、农副产品和建材为重点,加强加快出口加工;以发展对俄煤炭、原油、木材等资源能源深加工,开展生物工程、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合作为重点,拓展对俄合作领域。全市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和地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 49%和 15%。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落实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城市友好交流计划,完善中俄地方政府间互访机制,强化驻海参崴商务联络处功能,打造中俄合作信息交流平台。把握中俄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契机,加强文教卫体等领域交流,争创中俄日韩经贸及投资合作论坛。放大绥芬河卢布使用试点效应,探索建立对俄结算中心,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优化中俄合作服务环境。加强与俄滨海边疆区和远东发展部的沟通,更好地融入中俄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三)壮大精品和品牌农业,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 抢抓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 做好“转、水、林、优”四篇文章,加速特色精品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现代化迈进。

做强特色产业体系。以“一带六区”为重点,加速粮菌、粮菜、粮牧“三个转型换位”, 全市新增棚室蔬菜 4000亩,新增食用菌标准化园区 30个、食用菌规模突破 40亿袋(块),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 75%以上,农产品出口基地达到 34.5万亩。按照产业化理念,抓好皓月、响水等重点龙头和红星有机奶源等重点基地建设,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 185户,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 450万亩以上, 创建国家级大型食用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推进质量、市场、品牌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拓展雨润、源丰等批发大市场物流集散功能,整合做强响水米、食用菌等地域品牌,推进特色产品向优质、高端、高效发展,加快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步伐,全市绿色有机产品总数达到 190个以上。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做好登记管理,赋予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市场法人主体地位,建设 100个示范家庭农场,带动农业家庭经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开展合作社规范化专项行动,提高农业合作经营规模, 合作社总数达到 1500个。发展壮大庄园经济,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项目,打造特色农业综合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量化和土地规模经营试点,推进土地承包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65万亩。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试点和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持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旅游农业和水产养殖等接续产业,推进城郊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鼓励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拓展农民非农就业空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四)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以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为契机,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创新驱动,推动统筹发展,打造牡丹江工业经济升级版。

推进产业集群。以整机化、系列化、品牌化为方向,抓好天合石油钻井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林纸加工、煤化石化、能源矿产等传统优势产业。整合域内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烟草加工业集约发展,加快石油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步伐。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加快友搏制药产业园、黑宝药业产业链扩能升级等新兴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加速打造 50亿级龙头企业和百亿级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驱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十大产业联盟、十大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强化中俄科技信息产业园孵化中心功能,启动北理工(牡丹江)成果转化中心,深化与中科院、工信部军工七院校等院校合作,新建 10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10个科技创新团队、 10户科技创新型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 16%以上。

加强工业调控和服务 。完善监测指导,强化工业大运行协调机制,增强煤、水、电、汽、运等要素保障。支持首控、佳通、富通等企业裂变升级,推进煤化、焦化和制药企业改制重组,做好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和小微企业梯次成长工程,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40户。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强化市县区一体化发展理念,优化全市产业布局,打破区域壁垒,鼓励飞地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引导政策、资金、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加快牡丹江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立市区联动的工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区工业提速增效;打好市本级财源提升工程攻坚战,提升市本级工业和财政比重。支持县(市)立足比较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经济,保持县域经济全省领先水平。支持东宁和林口推进县改市。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