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4年02月27日10:54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文博会 富农政策 半导体照明 煤矸石山 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 焦炭产能 生产性服务业 不动产登记制度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当前,我们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改革红利、发展动力、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家深入实施内陆开放战略、中部崛起战略,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政策支撑更加有力;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之去年以来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集成效应将不断显现;特别是我省转型综改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加有利,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但前进道路上也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受外部需求不旺、产能过剩和环保约束等因素影响,我省传统支柱产业运行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工作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和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先行先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2014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

今年,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转型综改三年实施方案和2014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转型综改攻坚年”活动,力争在一些事关转型全局的重大改革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抓好国家赋权的三项重大改革。依法依规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及煤炭、煤层气矿业权审批,以动力煤为试点,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探索开展区域性商品衍生品交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改进国企负责人考核评价机制,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改革国企管理人员和职工收入分配、福利待遇等制度。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试点,加强资源管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居民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引黄原水直供,加快实施分质供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推动绩效预算,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推进煤炭清费立税和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继续推进“营改增”。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金融、电信、文化、卫生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转型综改重大项目。积极稳妥推进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扩大股权、债权融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新型抵押担保手段,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预期收益抵押贷款,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结构调整的金融服务力度,发展普惠金融;优化金融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改革,积极推进朔同地区重度盐碱地转为建设用地等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试点工作,稳妥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扩大优势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充分发挥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的作用,加强口岸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创新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管理体制,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强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圈,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化与中央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等各类企业的合作,全面落实好各项合作协议。办好能博会、文博会、晋商大会和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活动,做好中博会等重大展会参展工作。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转型综改重在行动。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努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

(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消费。支持企业提供优质、大众、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鼓励信息消费和新兴服务类消费。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太原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引深“山西品牌中华行”等消费促进活动。推进城市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和“15分钟便民商圈”建设,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乡村基本生活综合服务中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价格欺诈、计量欺骗等不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促进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六位一体”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万亿元。完成大西客运专线建设任务,实现太原至西安段通车运营;加快中南部铁路通道建设,全面完成山西段建设任务;加快其他在建铁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大张线、太焦线、太榆城际铁路、阳泉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新建续建高速公路732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现临汾机场建成试航,加快五台山机场建设。抓好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引黄配套工程和百座小型水库建设,加快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

支持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大企业“双千亿”“双百亿”工程建设,引导大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品牌培育。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落实扶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100户以上。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实行企业年检改年报,试行先照后证,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落实好煤炭“20条”,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整合重组矿井技术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力度,延伸煤电铝、煤焦化、煤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推动电力工业高效清洁发展,推广应用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型机组和先进技术,加快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电力外送通道和电网建设,完善多边交易机制,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范围。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鼓励煤电企业以股权为纽带实现联营,鼓励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协议。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加大勘探开发、管线连通和推广应用力度,新增覆盖人口300万。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清理、分类处置违规项目,严禁上马新增产能过剩项目,提高并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安全等行业准入标准,有效化解钢铁、焦化、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做好职工安置、债务化解等工作。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促进集群发展。大力推进焦化行业化工产品深加工,推动钢铁产业置换升级和铝镁产业链条延伸,加快建材行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做大做强煤炭机械、重型机械等优势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煤化工装备、煤层气装备、铁路装备等潜力装备制造业。加快潞安180万吨煤制油、焦煤60万吨甲醇制烯烃、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围绕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及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在半导体照明、高效节能锅炉、低温余热发电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推进“宽带山西”和“三网”融合建设,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太原、晋城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带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特色食品、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推进太钢高端碳纤维、汾酒工业园等项目建设。落实好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打造“晋善晋美”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育幼养老、家政服务、健康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起点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引进和培育一流的研发机构、科研项目和科技企业,努力打造国家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启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围绕煤炭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以及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领域,重点布局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发现、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措施,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四)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再出台10项政策,新增10亿元补贴资金,调动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加快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一村一井”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搞好粮食收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和七大产业振兴翻番工程。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发展若干骨干种子企业。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

建立完善示范带动、项目支撑、政策支持、考核激励等机制,加大农企对接力度,加快项目落地和资金落实,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贫困地区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整合扶贫资源,改进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今年再实现47万贫困人口脱贫。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和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纲要,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巩固两轮“五个全覆盖”成果、办好“五件实事”相结合,与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相结合,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长期推进,大力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区治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加大中心村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办好“五件实事”。今年再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5万户,改造农村幼儿园300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在已完成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再将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五件实事”。为农民办实事,政府责无旁贷。我们就是要办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增一件,持续不断地为农民办好事,让农民兄弟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积极稳妥推进特色新型城镇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从省情出发,坚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基本原则,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和实施我省城镇化规划,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加快太原城市群建设,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大力推进地铁2号线、汾东商务区等重点工程。推动太原晋中同城化,今年在道路互通、公交对开、通信一体、金融同城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太原与吕梁、忻州、阳泉融合发展。加快大同都市区、上党城镇群、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等城镇组群发展。积极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抓好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等旧区改造。探索“以矿建镇”模式,推进矿区城镇化,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县城和重点镇,促进工业、商贸等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县城和小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严格实施城乡规划,保持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协调性。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实行建筑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进智慧城市、公交都市、卫生城市建设,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严守生态红线,盘活存量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强化建设用地效益考核,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我省放宽城镇和城市落户条件的有关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六)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山西精神,切实抓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互联网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机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抓好山西广电中心、晋剧艺术中心等重点工程,推进市县文化场馆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在三晋”系列活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依法打击破坏和盗窃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省属骨干文化产业集团,大力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动漫、院线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市场准入、运行、竞争和退出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作文化精品、讲好山西故事,加强对外交流、唱响山西品牌,让独具魅力的三晋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和健康发展。新建、改扩建20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积极破解择校难题。将农村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60元,分别达到760元、560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探索省市共建高校模式,加强特色学科和急需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高校新校区各项配套设施。推进筹建山西艺术学院前期工作。支持引导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和师德建设。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

积极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和权益保护,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实行劳动者创业“先贷后补”办法,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业活力。

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强化企业职工工资调控,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正常发放。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加大以煤补农、以工补农力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5元、22元,达到376元、203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10%。建立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贫困一级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每人每年补贴480元,对5万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稳定物价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今年再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3万套、建成18万套。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制度并轨运行。加大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增加中小户型商品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巩固和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探索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加快推进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14届省运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和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努力形成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追溯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山西建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更加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把关系民生的工作一项一项抓紧抓好、一件一件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