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嫦娥一号"已环月飞行158圈 揭密指引嫦娥一号揽月的IT大脑 -民营经济培育出几千万中产阶级 全国工商联新一届执委会名单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7% 通胀有扩散迹象 小幅加息是最佳选择 -贵州省长呼吁广州人到贵州买房 北京廉租房标准确定 一居35平 -外交部:望德方修补中德关系 我联合国会费及维和摊款今年增42% -中铁今网上申购 姚明老板也入股 股市全球市值第一存虚胖现象 -广汽自主品牌概念车亮相广州车展 广州市长批评车展像大排档 -国资委监管央企三级以下子公司 遏制少分红 大型国企将先A后H -京沪深房市:深圳惶恐京沪牛市正酣 深圳寒流能否带动房价回落? -温家宝:预计全年经济增速11.5%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2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二、企业国际化发展及一般趋势国际比较

(一)企业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根据联合国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从出口、技术转让逐步向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升级,形成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进行跨国经营的经济活动。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发展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由最初从事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发展到对外直接投资组建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或市场网络中建立、发展网络关系,确立其在国际生产或国际市场网络中的位置。跨国公司在实现产品国际化后,会相继进入研发国际化、财务国际化及企业文化国际化等。企业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不规则出口、利用独立的销售代表或代理商进行出口活动、建立销售分支机构、在国外投资建厂。

(二)各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趋势

1、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动因与发展历程

根据邓宁的跨国投资理论,选择跨国经营的企业拥有产权和无形资产等所有权优势,为了保留并更好地发挥这些优势,通过对拥有特定要素禀赋的东道国进行对外投资,使外部市场内部化,从而获得经济收益。根据小岛清的研究,企业国际化的动机,主要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

从发展历程看,根据全球政治环境的不同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从19世纪初到21世纪,企业国际化经历了几次浪潮:

第一批现代跨国公司出现在欧洲。第一家跨国公司始于19世纪初,1815年比利时的撒?高克里乐钢铁公司在普鲁士建立了子公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运费和高额关税的原因,产品难以出口,更多的欧洲企业开始尝试在国外投资设厂,如德国贝叶公司出现在1863年,瑞士雀巢公司出现在1867年,英国利华在1890年。第一批跨国公司出现的原因,按威廉?利华的说法,“当关税和各种限制阻碍了在某国的销售,就在当地建厂。”此外,欧洲人还在拥有石油和矿产原料的国家投资开矿。但两次世界大战使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浪潮受到抑制。

第二次跨国投资热潮从1945年持续到60年代末,由美国公司主导。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受重创,美国企业获得迅速发展,美国企业不但享有本国市场,还大量进入欧洲市场。二战之后,欧洲企业重新获得发展机遇,并逐渐形成欧洲共同市场,美国的出口产品,由于关税和运费加大了其成本,无法与欧洲当地产品进行竞争,被迫开始对欧洲进行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同时,跨国公司也开始进入拉美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利用当地低廉的劳动力生产商品进行就地销售。

第三次跨国投资热潮以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国际化为主要特征。欧洲与日本跨国公司的腾飞,起步于1970年代初,截止于20世纪末。二战之后的重建使得欧洲和日本跨国公司获得迅速发展壮大的机会,狭小的国家疆界限制了它们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到1980年代,日本和欧洲跨国公司的实力大大上升,甚至已与美国企业并驾齐驱。

第四次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始于21世纪初,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企业国际化趋势大大加速,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2006年,全球78000家跨国公司和它们的所下辖的780000家外国子公司的销售额、增加值和出口,分别增长了18%、16%和12%。它们占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0%和全世界出口额的三分之一。此外,跨国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占全球民用研究与开发费的 75-80%,控制着80%以上的专利权,60%以上的国际技术贸易,80%的国际技术转让。最大的跨国公司相当于中等国家的实力,早在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值(1806亿美元)超过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NP(1608亿美元),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产值(1501亿美元)相当于印尼的GNP(1537亿美元)。总之,随着国际化大生产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支配能力越来越强。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跨国公司的数量,过去15年的增速已经超过了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2006年,从世界非金融跨国公司100强排行榜上,来自发展中经济体的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5家增加到7家。

2、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情况

作为对外投资的实施主体,发达国家在跨国公司诞生之后的二百多年里,一直占据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以美国跨国公司为典型,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创期。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工业企业通过垂直的、水平的、斜向的合并和兼并,迅速发展成为实力雄厚、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现代工商企业。为获取原料和寻找市场,开始拓展国际业务,首先在海外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和销售公司,进而投资建厂,就地生产。二是二次大战期间,对外投资获得迅猛发展。三是二战之后,美国跨国公司逐渐在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建立绝对优势,并购是其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

就美国跨国公司而言,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是其最大的核心优势。2005年在全球非金融跨国公司按资产排列25强中,美国跨国公司有7家,占28%左右。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汽车产业(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雪佛龙汽车)、石油行业(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电气电子设备(通用电器)以及保洁公司。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方式主要是并购。

3、日韩企业国际化经营情况

日韩企业国际化以日本跨国公司为典型。日本企业国际化大发展主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重大背景是面临严重的外部贸易摩擦,日元急剧升值。为了缓和与外部的利益矛盾,消化日元持续升值的成本压力,大量日本企业纷纷进行海外投资。大量日本企业为了生存,纷纷把生产基地向人工工资和生产原料低廉的外国转移,有的从国外进口零件等生产有关物料,或以委托对方加工的形式进行合作等,主要投资目的地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三位。到1990年,日本对外投资达1800亿美元,超过美、英等国,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有迹象及数据显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应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日本企业兴起新一轮海外投资热潮。2006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45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8位。2005年在全球非金融跨国公司按资产排列25强中,日本跨国公司有3家,都是汽车公司(丰田、尼桑和本田)。由于制造业竞争力较强,日本企业国际化领域主要是制造业。

4、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开始进入发展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来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大型企业正在国际化,而且发展势头迅猛。2005年,发展中经济体非金融跨国公司100强的海外销售额和海外雇员总数分别增长48%和73%。亚洲占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100强跨国公司的78家,其后是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比全球100强更为广泛,最重要的行业是电气及电子设备。石油行业的重要性上升,证明了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在此行业中地位的增强。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当中企业国际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印度企业的海外投资,从1991年的0.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51亿美元,2006年达97亿美元。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近年来印度海外收购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制药、运输和电信业行业。印度企业海外投资的目标非常明确:开辟新市场,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新的技术和专门知识;获取品牌和国外的销售网。从印度目前海外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有55%的投资分布于制造业领域,涌现了以塔塔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巨头。除了制造业,印度还有36.1%的海外投资分布于非金融服务型领域,主要是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

(三)各国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关系

跨国投资是双向的,一般吸引外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从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有所不同。以2006年为例,发达国家平均为1.19,发展中国家0.46,转型经济体为0.27。表明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关系大致遵循如下规律,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略大于吸收外资,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都是对外投资小于吸收外资,即发达国家是对外净投资国,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是净投资流入国。2006年,发达国家中,只有法国和德国吸收外资略大于对外投资。中国的比例仅为0.23,不但远远低于美国、英国等对外投资大国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与转型经济体也存在一定差距。表明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的对外投资严重滞后。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与国际一般趋势比较

1、从人均收入水平的比较看我国企业国际化所处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一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根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人均GNP数值的水平,与该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存在如下关系:

邓宁是在研究了67个国家1967-1975年间直接投资流量与人均GNP的关系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即一国的对外投资状况与人均GNP呈正比例关系,即随着人均GNP的增加,该国的对外投资数量将出现逐步增加的趋势。从这些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理论在分析一国国际直接投资所处的发展阶段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NP表示)之间的关系方面,基本符合各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规律。

如果将中国的投资发展过程比照上述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以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划分投资发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1979-1991年经历了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很小,粗略计算得出,这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年增长率为11.15%;1992年以来,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较大,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一定规模,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绝对值不断扩大的负数。据计算,1992-200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2006年中国人均GNP突破2000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按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我国已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时期,即作为外资母国的地位显著上升,作为东道国的地位相对下降。

根据有关国际机构对2007-2011年中国资本流出入水平的研究,直接投资输出输入将经历一个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由于对外投资增加的速度快于外资流入的速度,虽然对外投资净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但数值将开始减小。2005年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差额达到670亿美元的峰值,2006以后,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我国的净外资流入绝对值呈逐年递减趋势。到2011年,我国吸收外资929亿美元,对外投资540亿美元,差额将缩小到209亿美元。这正是投资发展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典型特征。

2、关于引资与对外投资之比例关系的比较

总体看,发达国家既是重要的外资流入国也是重要的外资流出国,但对外投资往往大于吸收外资,即外资流出量大于外资流入量。以美国为例,2006年,美国既是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也是最大的对外投资国,其中,对外投资2170亿美元,吸收外资1750亿美元,净流出420亿美元。

多年来我国一直居于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成为引资大国,但与吸收外资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发展不够。截止2006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10675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亿美元,仅相当于吸收外资一年的流量多一点。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占世界1%,全球位居第18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694.7亿美元,占世界5%;与对外贸易排在全球第三位,占全球7.2%相比,相差更加悬殊。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0.23,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0.46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19的平均水平。

3、中国对外投资占GDP比重及投资绩效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就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而言,从全球平均水平看,从1988年到2005年,对外直接投资外向存量占GDP比重呈显著上升趋势,从7.14%到23.89%;其中,发达国家从7.85%上升到27.88%,发展中国家从3.70%上升到12.48%,而中国从0.73%上升到2.08%,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球平均水平,也大大落后于发展中国家。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发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对外投资增长空间很大。

从历年对外投资流量看,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这与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企业竞争能力不足有关。但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迅猛,而且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甚至超过韩国。表明中国的对外投资有很大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排名,在全球128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2003-200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为1.139,全球排名第67位,而同期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指数为0.549、排名第39位,日本0.444、排名第44位,巴西0.378、排名第47位;印度0.131、排名第68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绩效数值比较低,在全球排名比较靠后,表明中国跨国公司缺乏所有权优势,这与中国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品牌和管理经验,处于全球分工产业价值链低端、国际竞争力不强有关。

4、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存在多方面差距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但总体看,与国际一般趋势比较,不仅总量滞后,而且在结构、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差距;包括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相比,也存在某些不足。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TCL企业国际化范本:海外并购痛在现金流消耗
五标准审视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任重道远
专家:政府应出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铺路
煤企"走出去"势在必行 山西出口煤炭降幅达43.2%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正步入较快发展期
进出口银行将支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
2800余亿美元进出口额 江苏加快“走出去”步伐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全文
解读《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统计制度》
《外商投资商业(分销)企业指引手册》全文
《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全文
特许经营有关问题解答
《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
商务部负责人解读《流通标准“十一五”发展规划》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城各游赏区拟分四级控制 限制每日游客数量 停车场外迁
"神七"预计明年10月发射 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行走将电视直播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