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近日,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赵金铎率考察组来湘,就“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本报记者在参加相关座谈会时了解到,由省发改委、省扶贫办共同编制的《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征求意见稿)》(简称“《规划》”)已出台,这一《规划》对于今后8年加快我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扶贫形势:
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
在我省武陵山片区的43个县中,有22个少数民族县,32个革命老区县。2010年,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仅相当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63.7%和60.5%。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城乡居民就业充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结构优化、密切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高效运转,区域发展步入一体化协调发展轨道。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繁荣,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扶贫重点:
湘西自治州是主战场
《规划》确定了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继续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进一步落实自治州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民族自治、扶贫开发等优惠政策。
《规划》将湖南片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农业生态区、生态保护区三个区。在城镇布局上,加快吉首、张家界、怀化、邵阳等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将武冈、涟源、洪江、新化、石门、沅陵、龙山、花垣打造成区域次中心城市。
《规划》明确将旅游业培育成带动武陵山片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吉首建设武陵山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集散城,形成“一核(张家界)、一圈(武陵源生态文化旅游圈)、两级(凤凰、崀山)、四线(地质生态游览线、古城古寨观光线、文化民俗观赏线、休闲养生游憩线)”的总体格局。
在民族文化产业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对片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重点抢救、整理片区苗、土家、侗、瑶、白、维吾尔等民族文化遗产,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资金支持:
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补充性保险。到2015年,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80%,生育保险参保率达到90%。”
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规划》提出,“十二五”期内要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按照“先保后征”的要求,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偿水平。开展基本医疗城乡统筹试点,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
《规划》强调,要在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要比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逐年增加,力争到2015年省级预算安排额度达到中央下达省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40%。建立湖南省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安排民生工程、交通旅游、特色产业、城镇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大对湘西州的转移支付,确保年度增幅高于中央对湖南转移支付增幅。对片区内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按投资经营所得,以及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可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记者:姚依农 湖南政协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