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区产业在重建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1年05月16日16: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灾区重建 产业布局调整 产业聚集 四川工业 汶川地震

“通过引进现代产业运作模式,如今北川县农业产业化水平,比地震前至少超越了20年的水平。”汶川地震三周年到来之际,在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园区内,农产品电子交易所副总经理国成胜自信地告诉记者。

漫步在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投资建成的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园,记者很难想象,仅仅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河滩地,而如今一座充满了现代化气息的农业示范园“魔术般”拔地而起。

这里种植的蔬菜、瓜果几乎颠覆了记者脑海中的传统农业概念。一排排韭菜扎根在管子里,几十棵油菜叠加起来,如同住进了电梯公寓。在四川农村地头随处可见的红薯,如今被“挂”在了半空中;地里的南瓜大得一个人都抱不过来。

维斯特科技集团媒介处处长冯刚说:“我们把山东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北川。在这里,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和红薯都能当成‘树’来种植,一棵种苗能长成覆盖数十平方米的‘树体’,单株累计结果可达100公斤以上。我们想通过这个示范园告诉周边的农户,地是可以这么种的。”

记者了解到,这片农业基地完全建成后,将直接和间接带动周边130多个村的2.3万多人就业。

紧邻示范园的维斯特农产品电子交易所自2010年10月18日开市以来,花椒、核桃、黑木耳和板栗等4个交易品种成交活跃。

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导致占四川经济总量一半的地区成为重灾区,超过5000家企业遭受不同成都的损失。灾后4个月,全球金融危机又使四川经济恢复“雪上加霜”,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全面下滑。

面对重重困境,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迅速出台了《四川省7+3产业发展规划》和《8大优势产业调整与振兴行动计划》,重新布局四川经济版图,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在重新规划成立的全省8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中,灾区占6个。

3年以来,四川地震灾区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对口援建省市无私帮助下,充分发挥“政府全面统筹”“援建省市助力”“企业自力更生”“社会积极参与”的机制,推动灾区产业强力复苏。

受损最为严重的东汽,更是在短短一年的重建时间里,迁建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生产基地,2010年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超过震前一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汽精神”。

面对这样一组数据,经历了大地震考验的四川人没有理由不感到自豪:截至2010年底,四川省经济总量从全国排名第九位上升至第八位。在产业发展方面,2008年四川工业增加值为4939.3亿元,震后仅一年,2009年增加到5678.3亿元;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继续上涨到7326.4亿元。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更是四川灾区产业升级的明证。

在成都,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石化、冶金建材三大现代制造业超常规高速发展;在德阳,震后着力发展清洁能源,连续两年跻身“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更为灾区产业布局调整拓展了一片新天地,灾区传统的小而散的工业布局被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关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所取代。

震中汶川县所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震后实行了工业“北上外联”,将工业集中迁入茂县工业园,集中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与成都联建了“飞地”园区成阿工业园,双方利益共享;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成都汽车等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灾后重建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灾区自身发展的多年积弊,还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均明显下降。

随着3年重建任务的圆满完成,四川灾区产业不仅重现生机,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油气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四川经济的新引擎。

富士康、戴尔、联想、吉利……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企业纷纷进驻四川。以成都平原为代表的四川盆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产业聚集“热土”。

“如今,全球每5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一台是成都造;每两台电脑的CUP,就有一台是在成都制造。四川不仅有大熊猫,更有创新精神和优势产业。”成都市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自豪地说。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