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图片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统计局:8月CPI同比降1.2%降幅缩小 PPI降7.9%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 -三大航空回归高折扣票价 燃油附加费可能复征 国庆阅兵游受追捧 -央企70亿再刷新"中国地王"纪录 国土部:坚持土地政策向民生倾斜 -热带风暴"彩虹"登陆海南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四川再降暴雨 预报 -外交部:中国强烈反对太平洋岛国帕劳接收"东突囚犯" 答问实录 -国办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上班防甲流 全文 疫苗已运往八省 -煤矿整顿加大 焦煤价格或上涨 风电设备制造已超全球厂家的总和 -商务部坚决反对美对油井管反补贴案初裁 专家:经济不景气怪中国 -世界500强90%都有情报机构 摩根士丹利前高管被裁定内幕交易罪 -审计署下银行分行查信贷投向 监管层出招化解9月流动性局部梗阻
首页>>人口动态
新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年龄结构已完成向老年型转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09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4、人口有控制增长阶段(1971—1980年)

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后期,是中国人口发展出现根本性转变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压力,使人们认识到人口控制已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陆续制定和完善了明确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高出生、高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控制。人口由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进入了有计划、可控制的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分别由1971年的30.7‰和23.4‰下降到1980年的18.2‰和11.9‰。然而,由于总人口基数庞大,这一阶段中国人口净增的绝对数仍相当可观。1971—1980年,全国总人口由8.52亿增加到9.87亿,净增1.35亿,超过了第一次生育高峰时期的净增人口。

5、第三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81—199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更加严格。但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初“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加之20世纪80年代初婚姻法的修改造成许多不到晚婚年龄的人口提前进入婚育行列,使得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8.2‰、1981年的20.9‰,达到1987年23.3‰的峰值。1981—1990年净增1.43亿,平均年增长人口1584万,1990年总人口达到11.43亿。这是建国以后出现的“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

6、人口平稳增长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人口的高出生率得到控制,并持续稳步下降。1991年人口出生率为19.7‰,2008年降至12.1‰,13年下降了7.6个千分点,并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199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0‰以下,从2000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1000万,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情况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的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发展到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过渡型,然后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型转化的过程。

1、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六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人口政策的变化,中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许多恶性传染病得到控制,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同时,社会的安定也给生育提供了较好的环境,除三年自然灾害外,人口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了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变——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阶段进入了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横跨了建国以来人口增长的前三个阶段、两次生育高峰期。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强,出生率开始不断下降,死亡率继续稳定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又出现了新的转变。这一阶段,人口死亡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由1971年的7.3‰逐步降低到1977年的6.9‰以后,死亡率一直保持在7‰以下的水平。人口出生率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下降到20‰左右,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生率继续降低,到2008年已降到12.1‰。可以说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就开始了向现代型的转变。到目前为至,中国人口已完成了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第二次重大转变,进入到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2、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建国以来人口再生产类型的重大转变,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发生的。特别是由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政府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并非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转变,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速度快、周期短,是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显著特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死亡率和生育水平的缓慢下降而逐步实现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然转变过程。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20‰下降到1952年的17‰,其后仅用了5年的时间便迅速下降到1957年的10.8‰,这一速度大大快于发达国家当时的水平。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看,1949年,仅为35岁,1957年达到57岁,1981年又上升到68岁。在30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0多岁。提高的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第二次转变,表现为生育水平由高到低的转变。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转变同样体现了速度快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妇女的生育水平一直较高,1949至196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5.8,出生率为33.8‰,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育水平开始迅速下降,1972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5.0以下,到1977年,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3.0以下,出生率下降到20‰以下。上世纪末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左右,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之快,从人口学上看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国人民进行60年努力成功解决数亿人口温饱问题
辉煌60年:中国的人口政策功在千秋
<时代>发表文章:人口老龄化拖累日本经济(图)
南京概况、综合实力、人口构成及友好城市
大马华裔人口萎缩现象 加剧人口老龄化重挫华社
卫生部部长陈竺:年内国产甲流疫苗可供5%人口用
中国定点扶贫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 升格为国家战略(图)
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2.0%(附表)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