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玉瑶
“对于不实报道,今后我们要零容忍,第一时间给予澄清”,国家发改委日前在其官方网站表示。从上周五至本周一,国家发改委四天三次辟谣,加强了对舆论的监测力度。专家表示,作为价格主管部门,发改委此举显示其面临通胀预期压力下,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决心。(6月8日《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网》)
我注意到,发改委所谓的“不实报道”,原来是和“恶意炒作”连在一起的。几天前,发改委一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记者采访时,对“不实报道”给出的定义是——“可能误导社会预期,引发群众抢购,影响市场价格稳定”。在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之后,发改委的先生说,对“不实报道”,要“零容忍”。怎样“零容忍”呢?曰:“第一时间给予澄清”,于是,这才有了短短几天内的“四天三次辟谣”。好像全中国的专家学者和媒体,都与发改委过不去似的,都要造一造发改委的谣,才心理平衡。比如说,有媒体就引用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的观点,说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巨大,预计CPI涨幅在7%左右”,这就很让发改委恼火,于是立刻驳斥,说它“没有事实根据”。“权威”的说法当然是发改委说了算:“尽管个别月份CPI可能突破3%,但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但是,“即使突破3%也未尝不可,在当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价格释放调整的周期难以判断,适当通胀未尝不可,不必紧盯年初既定的目标。”总之一句话,CPI的数据究竟是多少,一切都要由发改委说了算,发改委的权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否则,岂不是没了面子,失了权威?所以,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置喙。当然,符合发改委口径的,可以,否则,就都免不了“不实报道”和“恶意炒作”。
但是,物价究竟涨了多少,老百姓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且,老百姓的感受,似乎很少与发改委的数据相一致。这些年来,各种物价普遍疯涨是不争的事实。媒体只不过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众。老百姓关注的不是CPI的统计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事实是,物价指数不断上升,老百姓的工资收入却多年原地踏步;社会严重不公,贫富悬殊不断拉大;一些官员滥用职权,横行霸道,贪腐现象日趋严重,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就拿“武汉市场奶粉涨价”来说吧,发改委说媒体报道的上涨10%为不实报道,事实上只有部分品牌上涨了5%。这种“红鬼和绿鬼”的争论,毕竟无补于涨价的基本事实。然而,发改委对此另有解释——尽管部分品牌价格出现上涨,但超市销售正常,消费者反映平静,尚未出现哄抢、囤积和缺货断档现象。这是什么标准?
的确,对于“不实报道”,媒体本身也深恶痛绝。这用不着发改委操心。可是,正像网友说的那样,发改委管理通胀预期,难道从管理舆论开始?
好个发改委!只许物价飞涨,不许百姓抱怨;捉住兔子狂打,面对老虎容忍!管不住物价,要来管老百姓的嘴巴了。仿佛这物价的上涨,都是媒体惹的祸。如此,不觉得惭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