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控制行政成本
不过,周天勇指出,“从全国来看,降低行政成本时机已经成熟,需要的只是政府的决心和魄力。”“这是个决心的问题,也是权威的问题,现在必须要这么做。”
对于怎么做,周天勇认为,首先要把政府收钱管住。他建议,通过立法规定行政成本支出不得超过GDP的25%,“这个数字是根据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税费负担,经济学家研究出来的,最高不得超过25%,一般是在18%~25%之间。”如果这一比例大大超出,将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甚至造成投资消费比例失调。他强调,需要改变各级政府把“超收”当作“成就”的思想,“在国外,预算就相当于法律,超收就相当于多收老百姓的钱了,属于违法。”
同时,他建议,政府行政支出不得超过15%。在他看来,不论行政支出项目的数量和多少,如果限制总量,就会倒逼许多行政项目进行调整,可大可小的开支、钻政策空子的开支,都会不得不收敛。他认为,这远比单纯口头要求“不让因私坐公车、不让私客公请、不让借公出国”管用。
“关键是要明确到底政府能花多少,老百姓应该花多少,制定一个法定的比例。”周天勇认为,这也需要对老百姓的支出有一个比例,“例如民生支出、教育支出等应该占多大比例,每年应该增长多少,要有个明确的比例。”
在这里,周天勇特别强调对人大监督功能的强化,“审核资金是怎么来的,资金又是怎么使用的,如果发挥好人大的监督作用,就限制住了政府的利益。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加快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
对于预算,周天勇认为,“中央一级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应该分开,进行专业分工、相互制衡,提高预算透明度。比如,增设总理预算管理办公室,扮演预算编制的角色。或者按照现代国家的体制,提前6~9个月提交预算,由人大财经委员会下设的预算委员会的专业人员严格审查,之后交给专家委员会和人大代表审议。”
事实上,九三学社中央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就强调了行政成本信息的公开与监督,尤其指出普通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政府部门公车使用,手机话费,办公用品、公务接待费,以及出国考察培训等支出情况,应在政府与决算和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开中以比较详细的类别列出。
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中央财经大学李贞副教授认为,绩效评估制度是治理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该加大对预算编制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力度,建立健全合理的绩效预算和公用支出成本核算体系。”
尽管目前从全国政府绩效审计情况来看,大都是围绕专项资金和建设投资项目而开展,很少涉及行政成本效益审计,而且行政成本效益还面临着社会效益较难衡量等问题,但李贞认为,应该积极推进,边做边完善,“绩效评估对于降低行政成本理论上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是踏踏实实地去执行和贯彻的问题。”(文/记者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