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薪火相传
江苏常州,瞿秋白故居。
展厅橱窗内,一个已经泛黄的白色灯笼,吸引着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上面醒目地写着两个大字——“国丧”。
时针拨回到1911年。当清王朝被推翻的消息传至常州,12岁的瞿秋白剪下自己的辫子,拎着它欢跃地对母亲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但如此快乐的心情,并未持续太久。
转瞬之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窃取。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列强掠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残酷的现实破灭了共和的梦想。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努力,次第挫败。
1912年的“双十节”这一天,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瞿秋白在门前挂出了那盏写有“国丧”的白灯笼,以示心中的悲愤。
苦闷与彷徨,折磨着少年时期的瞿秋白,也困扰着苦苦寻求救亡图存、强国富民之路的先进分子。
然而,辛亥革命打开进步的闸门后,历史的洪流已不可阻挡。一场更加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像一声惊雷,震惊了世界,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犹如一道刺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中国,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条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说。
就是在这一时期,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独秀、李大钊、朱德、董必武、吴玉章等,以及受到辛亥革命深刻影响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纷纷把目光投向马克思主义,逐步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这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曾参加辛亥革命的林伯渠这样描述当年的思想历程。
据资料统计,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直接或间接参与辛亥革命的约占1/3。其中,出身于同盟会会员的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
1921年,辛亥革命后第10个年头,一个夏天的夜晚。
在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会员李书城在上海的寓所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悄然召开。那时,全国虽然只有50多名党员,然而这一火种却燃起燎原烈焰,成为改变中国命运、引领中国走向富强的中坚。
站在百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人们不禁追问,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人民最终选择的是中国共产党?答案,需要从历史中寻找。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看来,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前史。“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留下或提出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如此解读。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屡经挫折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于1924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共合作,让人们依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反动派的背弃,使这一希望再次破灭。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人独自肩负起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此为己任,解决了中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领导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站了起来。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了起来。
历史在百年风雨中留下自己的脚印,一步一步,清晰可辨。
“二十世纪中国三大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之间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当今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为实现无数革命先烈梦寐以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说。
1911年至2011年。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薪火相传。
2011年,初夏时节。一尊近20米高的孙中山铜像在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竖起。
不远处,是塔吊如林、巨轮如梭的唐山港。从最初的京唐港到如今的曹妃甸港,吞吐量增速持续位居全国首位的唐山港,正朝着孙中山的“北方大港”梦想一步步迈进。
90多年前,孙中山在一部名为《建国方略》的著作中,系统阐述了建设祖国的宏伟蓝图和远景规划——
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个国际性大港口;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100万英里的公路;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
90多年后,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孙中山规划的蓝图,一个个变成现实。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载人航天……华夏大地出现越来越多巨变。
“在邓小平先生所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社会发展前所未有地越来越好,已经实现并升华了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设想。”孙中山曾侄孙、全国政协委员孙必达深有感触地说。
朱佳木认为,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由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和解决了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担当了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不仅把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继承了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扎实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