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刘师培(1884—1919)
字申叔,号左盦,是刘贵曾之子、刘文淇的曾孙。江苏仪征人。1907年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1908年回国投靠两江总督端方。1915年参加筹安会,为袁世凯鼓吹帝制。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11月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5岁。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27岁的刘师培随端方入川,不久就被资州军政分府拘押,身受牢狱之灾,幸得章太炎等人的呼吁下才保住了性命。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的一个奇人。他19岁与大师章太炎交游,曾是个壮怀激烈的革命党人,后与革命党人决裂转而投靠清廷,民国后又为袁世凯鼓吹复辟。误入政治歧途多年,经历了三次政治转折,经学大师在文化界留下了“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慨叹。
第一次转折:从革命到反革命
刘师培出身于江苏仪征的经学世家,刘家尤其精于《左传》研究,刘氏家学具有学术经世的眼光。早在1903年,19岁的刘师培与鼓吹革命、同样精于古文经学的章太炎就开始相交。受其影响,刘师培思想幡然一变,从此绝意科场,投身民主革命。当年,他撰写了《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将家学与时代风云结合,以大汉族主义观点,反对满清贵族的腐朽统治。章太炎用古文经学驳斥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的起点今文经学,刘师培写出了《驳太誓答问》,将经学研究服务于批驳康梁的政治目标。
1904年冬,上海发生了谋刺前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刘师培是主要策划人之一。此事虽未成功,却使刘师培在革命党人中颇具影响。
1907年2月,刘师培应章太炎之邀,偕母亲、妻子何震及何氏表弟汪公权和苏曼殊一起,东渡日本。
到日本后,刘师培加入同盟会,并很快成为章太炎主编的《民报》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接连在《民报》上发表《普告汉人》《利害平等论》等激烈的反清文章。
因清政府的压力,日本政府决定劝逐孙文。1907年2月25日,日本外务省次官举行宴会,为孙文饯行,刚刚来到日本的刘师培也在其中。此时,章太炎正主持《民报》,因为经济问题与孙文闹翻。年少气盛的刘师培也对章太炎表示支持,他因此事而看不起孙文。
其后,刘师培、何震、张继、章太炎等人的思想转向了无政府主义,他们希望探索出一种比三民主义更高明的革命理论。他和张继组织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宣讲无政府主义和一些马克思主义思想,何震创办的《天义报》,还发表过刘师培《<共产党宣言>序》。后来,因私事和其他原因,刘师培与章太炎关系逐渐破裂。
1908年年初,刘师培上书曾敦请清政府实行立宪、具有改良色彩的两江总督端方,表示愿意放弃革命,并且扬己之长,将学术服务于政治,向端方献计如何对付革命党人。刘师培认为,革命党人所持的民族主义,其实就是排满,要化解革命,就要人人知道民族主义不合于学理。
1908年4月28日,刘师培在东京创办了《衡报》,托名在澳门发行。日本政府查明实情后,于1908年10月禁止。不久,刘师培回国,随汪公权、何震一起投靠了端方,任两江总督署文案兼三江师范教习。
第二次转折:辛亥入川,被拘下狱
投靠端方不久,刘师培就帮助清政府诱捕浙江革命党领袖陶成章。此时,陶正由南洋返国,刘向端方告发了陶的踪迹,并曾在上海码头打探陶的行踪,但未能如愿。
1909年,刘师培又告发同盟会国内中部(长江流域)领袖陈其美与浙江党人王金发、张恭等密谋起义,但是,清廷只抓到了张恭。上海的革命党人知道是刘师培告密之后,王金发携枪找刘“理论”,刘师培下跪求饶,愿意以身家性命保出张恭,得免一死。后张恭果因刘师培夫妇力保,而没有被处死。随后,刘师培到了南京,而汪公权则被王金发在这年夏天暗杀了。汪公权死后,章太炎致书刘师培,希望其迷途知返,但刘师培置之不理。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当月,随着端方到成都镇压民变的刘师培,面对革命风潮,深感生死难卜。途经四川奉节时,他做了一首《悲秋词》,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悲风兮萧条,严霜凄兮草凋。怊怅兮永思,轸于怀兮郁陶”。
11月27日资州军政府成立当天,端方及其弟弟端锦就被杀,刘师培也被资州军政府拘捕。因为章太炎、蔡元培的大力呼吁,刘师培2月被释放,他接受了四川国学院(前身为存古学堂)的邀请,在这里任教了一年多,与廖平、吴虞等论学。
第三次转折:助袁复辟
1913年夏天,刘师培留下一封情真意切的《与成都国学院同人书》后离开了四川,投奔阎锡山当上了山西都督府顾问。1914年春天,刘师培由阎锡山推荐来到北京,经过袁克定引觐袁世凯,袁授予公府谘议一职。1915年8月14日,刘师培与杨度、严复、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即筹安会六君子)联名发表《筹安会宣言》,鼓吹君主制,为袁世凯复辟做言论准备。
除此之外,刘师培还撰写《国情论》、《共和解》、《唐虞禅让与民国制度不同论》、《告旧中国同盟会诸同志》等,迎合袁世凯的心意。“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刘师培认为自己的家传经学和多年的学术研究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还召集学者名流,为袁世凯称帝鼓吹,因黄侃反对而流产。8月18日和31日,黄节两次致信刘师培,希望“深察得失,速为罢止”。刘师培置之未复。
这一年的10月23日,袁世凯任命刘师培为参政院参政。出身寒门的刘师培,此时可谓声名显赫,被誉为“国师”和“莽大夫”。刘公馆不仅“楼馆壮丽”,而且有数十军士握枪环绕守卫。每当刘师培回府时,车子刚到胡同口,军士就举枪高喊,刘参政回来了!“声相接。妇何震乃凭栏逆之,日以为常。”民国文人刘成禺写了一首诗,专门描绘此景:“千枝灯帽白如霜,郎照归朝妾倚廊。叫起守关银甲队,令人夫婿有辉光。”濮伯欣有一诗描绘此景,嘲笑了刘氏夫妻的“变节”忘旧:“门前灯火白如霜,散会归来便举枪。赫奕庭阶今圣上,凄凉池馆旧端方。”
1915年12月15日,接受“民意”,准备元旦“登基”的袁世凯授刘师培为上大夫。刘师培还于1916年1月创办《中国学报》,在该刊发表《君政复古论》,鼓吹帝制。3月,发表《联邦驳议》,自设十问,逐一作答,认为美国式联邦制,不如君主立宪的帝制。
袁世凯的复辟遭到全国人民普遍反对,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离世。失去靠山的刘师培狼狈地逃往天津租界。7月14日,接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下令惩办帝制祸首,刘师培、严复均在此列。由于李经羲“爱惜人才”,经黎元洪等人首肯,列入“宽免之列”。刘师培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直到蔡元培特聘其为北大教授,刘师培这才“学术的归学术”,复原为学术大师。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万仕国《刘师培年谱》、方光华《刘师培评传》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