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吕碧城(1883-1943)
原名贤锡,安徽旌德人。1904年被《大公报》聘为助理编辑,同年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后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机要秘书,1915年辞职居沪,期间经商获利颇丰。1920年,赴美留学并周游欧美各国,后在瑞士长住。1939年返回香港,1943年病逝,终身未婚。著有《信芳集》、《吕碧城集》、《欧美漫游录》等。
话说1912年《临时约法》公布后,女界代表唐群英等人发现约法对女权问题未置一词,于是跑到南京临时参议院上书请愿并强闯议事厅,将其门窗玻璃给砸了个稀巴烂。同年8月,同盟会在京举行改组大会时,因新党章中将“男女平权”一条取消,原同盟会员沈佩贞、唐群英等人一怒之下竟冲上主席台,当场奉送了主持会议的宋教仁几个大耳刮子,会场为之骇然。
清末民初,在革命风气与女权思潮的激荡下,一些先觉女性突破了传统家庭的私性空间而走出了卓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辛亥革命后成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被称为“中国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史上第一个女编辑”的吕碧城就是其中的案例之一。
女权意识的先知先觉
吕碧城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父吕凤岐曾做过山西学政,但在她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且无子嗣,其家族拒绝分配遗产,其母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吕家四姐妹投奔在塘沽任盐课司大使(八品官)的舅父严凤笙。
8年后,在清末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吕碧城有意去天津“探访女学”而遭到舅父严词骂阻,并训之以女子当“恪守妇道”。愤然之下,年方二十的碧城小姐逃出家门,独闯天津。到津后,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吕碧城得知舅父署中某秘书的夫人当时住在《大公报》报馆内,于是写信求援,而机缘巧合的是,这封信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他对吕小姐的文才与胆识大为激赏,于是约请她到《大公报》任见习编辑。
英敛之出身正红旗下,1902年创办《大公报》后一直致力于介绍新知,倡导改革,可谓是旗人中的开明人士。在他的鼓励下,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大量诗词及政论文章,由此在京津文化圈中迅速走红。
吕碧城素有家学渊源,其诗词格律谨严,文采斐然,且多注重女权的抒发,如盛传一时的《满江红·晦暗神州》,开篇即唱:“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全词紧扣词眼“女权”,充分宣泄了清末新女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鉴湖女侠”秋瑾与吕碧城是知交好友,清末女界也有过一段“南北两碧城”的佳话。吕碧城在天津成名之时,秋瑾正与丈夫王子芳寓居在京,之前她也有诗文署名“碧城”流传。在《大公报》的“碧城”佳作迭出时,秋瑾曾慕名前往《大公报》馆拜访这位“北碧城”。据吕所忆,秋瑾会面后“慨然取消其号”,两人相谈甚欢。秋瑾赴日留学后,曾写信劝她加入革命,但被吕碧城婉拒。1907年秋瑾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吕碧城撰写了发刊词。秋瑾遇难后,诸报噤声,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的报纸上,后来还作诗追怀好友,其末尾两句为:“尘劫未锁渐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以寄托哀思。
女子教育身先力行
吕碧城与秋瑾虽同为女权斗士而惺惺相惜,但二人志同却道不同,激进的秋瑾选择了革命,温和的吕碧城选择了教育。在《大公报》上,吕碧城反复提倡妇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她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一文中说,“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
“开女智、兴女权”,最主要的途径是兴办女学,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接受现代教育。幸运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当时正积极推行新政,尽管学部的“癸卯学制”未将女子教育列入正规学校体系,但袁世凯对女子教育仍颇为重视。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吕碧城在筹办女学过程中结识了严复、严修、傅增湘等津门名流,进而获得了天津道尹唐绍仪乃至袁世凯的鼎力支持。1904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年仅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这在当时尚属首例。
吕碧城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民国后的诸多女杰,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等,都曾亲聆过吕碧城的授课。当年责骂她的舅父严凤笙后来“因事被劾去职”,袁世凯指定他协助外甥女吕碧城参与筹备女学事宜,严虽无地自容,但也只好“忍气权从”。
个性独立成“剩女”
作为清末的“女界闻人”,吕碧城不仅热衷于提倡女权、兴办女学,她也同样热心于公益。1911年奉天发洪灾,吕碧城发起女子赈灾会,并亲撰通告。1912年清帝退位后,北洋女学停办,吕碧城受袁世凯之邀聘任为总统府机要秘书。
吕碧城与袁世凯一家颇有渊源。1907年秋瑾遇害后,吕碧城因与秋瑾有旧而被绍兴官方向刑部行文要求捉拿,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当时在刑部任职,立即转告了任职军机大臣的父亲袁世凯。爱惜人才的袁世凯遂将此事承担了下来,吕碧城躲过一劫。后来,吕碧城还担任过袁世凯的家庭教师,与袁克文多诗词唱和。
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虽是一件时髦的事情,但多只是政坛的摆设,盛名在外的吕碧城对政事也并不热心。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夕,吕碧城辞职迁居上海。两年后,飘然出国,后漫游于欧美各国并定居于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期间,吕碧城写成《欧美漫游录》并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
令人不解的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却终身未婚。有人说,这是因为她早年被人退婚而留下阴影所致,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事实上,后来与之交往过的社会名士不乏其人,如英敛之、杨志云等均与其有过感情纠葛,严复、张謇都为她的婚事操过心,但吕碧城却宁愿独身终老而不曾踏入婚姻的大门。
吕碧城少年得志而又有才名,性格难免独立偏执。如早年对她多有提携的英敛之,仅因为《大公报》上登有“女教习妖艳招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而怀疑是讥讽于她,最后两人闹翻。
吕碧城如同现代都市中的女金领,事业、才情、样貌、金钱四者一样不缺,她能看上的人屈指可数,而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妇”。当友人问及于此时,她自称“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曾有人说她是袁克文(袁世凯的二公子)的红颜知己,吕碧城笑而不答,稍倾曰:“袁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本文撰写时参考了王忠和《吕碧城传》、李保民《吕碧城诗文笺注》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