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的南北和谈与私密的军事谈判及政治安排

2011年09月23日17: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袁世凯 军事谈判 南北和谈 赵凤昌 汤寿潜 帝制自为 朱尔典 政治改革 政治统治 南北议和

二、唐绍仪与伍廷芳负责的南北和谈

袁世凯与黎元洪之间的谈判不了了之,主要的原因还是条件不成熟。从南方来说,各省纷纷独立,但并没有推举湖北或黎元洪为盟主,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从北方说,袁世凯反复以重回君宪主义道路为号召,但清廷内部强硬派似乎根本不予配合,袁世凯的呼吁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11月13日,袁世凯北上就任内阁总理大臣。16日,公布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内阁各员名单。这是一种君宪主义的表示,意味着责任内阁已经分享了朝廷相当一部分权力。

袁世凯责任内阁的成立为南北和谈提供了一个契机。袁世凯命令冯国璋对武昌进行猛烈攻击三天后,于12月1日提出一个停战条款,希望以此将湖北新军尤其是黎元洪拉回君宪主义轨道。

对于黎元洪来说,他并没有像黄兴等人那样成为一个绝对的共和主义者,在他内心深处当然相信他们这一代体制内的改革家所倡导的君宪主义是拯救国家的最合适办法。现在,武昌不守了,大将黄兴也因战败而走了,他们重回君宪主义之外,还有什么机会呢?所以,不仅黎元洪,即便先前的革命党人如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等,也郑重考虑政治上让步的可能性了。

只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湖北及黎元洪的地位,随着独立省份的增加,特别是随着上海被革命党人光复之后的变化,革命党为主导召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这个机构虽然一度前往武昌,但其思路显然与黎元洪及湖北军政府不太一样。

12月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对南北议和提出了几项先决条件:一是推翻满清政府;二是主张共和政体;三是礼遇旧皇室;四是以人道主义待满人。会议还决定议和地点设在汉口,公举伍廷芳为议和全权代表,温宗尧、汪精卫、王宠惠、钮永建为参赞。实事求是地说,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确实有点儿对湖北对黎元洪不太公正,但其大刀阔斧向前推进,确实为南北和谈扫除了障碍,使南北和谈从南北双方隔空喊话一下子变成了现实,速度突然加快。

和比战难。但再难也不能不谈。现在南方开了价码,总算有了一个开始,于是北方的袁世凯迅即作出反应。12月7日,袁世凯经隆裕皇太后授权,派出一个五十多人的庞大和谈代表团,自己身兼全权大臣,委托唐绍仪为代表,又委托严修、杨士琦两人参与讨论,南北和谈终于紧锣密鼓开始了。

12月11日,唐绍仪一行抵达汉口,由于南方和谈总代表伍廷芳及东南人望张謇、赵凤昌、汤寿潜等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前往汉口,因而唐绍仪一行在武昌拜访了黎元洪等人,两天后(13日)转赴上海。

代表团抵达上海第二天(18日)下午,南北议和代表在英租界市政厅举行第一次会议。南方总代表伍廷芳,武昌中央军政府代表王正廷,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唐绍仪等出席会议,他们此次的主要议题为南北停战,尚未触及敏感的国体政体问题。

12月20日,南北和谈代表举行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为君宪主义还是共和主义。唐绍仪在发言时表示,他个人由于在美国接受民主教育,比较倾向于共和主义,不过职责所在,他这次代表朝廷所要谈的,还是君宪主义。

而在英国接受君宪主义教育的伍廷芳在发言中表示,他个人在最初阶段也认为中国应该走上君宪主义道路,共和立宪可能还不到火候。但到了此次革命发生,伍廷芳觉得,中国人的程度其实已经达到了共和民主的水平。现在,各省咨议局,中央资政院,均由民选,那么选举一个大总统,还有什么难处?

这场公开的南北和谈成了南方宣传共和的最好机会,中国迈向民主共和道路可能性越来越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