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新华网武汉9月11日电(记者吴植、皮曙初)正在修缮中的武昌阅马场首义广场,不仅有被称为“民国之门”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有孙中山先生铜像,有“彭刘杨”三烈士雕像,还有一座如宝剑刺穹、高高耸立的纪念碑,这就是黄兴拜将台。
“当年,黄兴在这里慷慨陈词,指出‘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并慨然表态:今日既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为国尽瘁,亦属义不容辞。”辛亥革命文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介绍说。
据史料记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为之震惊,迅速派大军南下,向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附近集结。为阻击前来镇压的清军,革命军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共苦战41天,史称“阳夏战争”。
当年10月底,眼看战役形势对革命军已非常不利,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于11月3日效仿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将的仪式,用木板搭建拜将台,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此前不久,黄兴刚从香港经上海乘船来武昌。作为同盟会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在1907年至1909年间,就先后在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参与组织多次武装起义。
在今天拜将台遗址处,黄兴当年慷慨陈词,军民革命热情为之高涨。阳夏保卫战虽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然而,在革命军与清军奋战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先后独立,关内18省中只剩4省效忠清廷。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等专家表示,作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兴领导的阳夏保卫战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为该战役极大牵制了清军反扑革命军的主力,为各省独立、脱离清廷统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其牺牲之大、贡献之巨不言而喻。
冯天瑜说,阳夏战争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虽损失惨重,然而给各省光复创造时机,使清王朝的崩溃已成无可挽回的大势。“此役之功,不可淹没。阳夏之役将士及其民军主帅黄兴值得纪念。”
1948年,辛亥首义同志会在原址建立拜将台纪念碑。现在的黄兴拜将台遗址,则是1955年在原址上重建、2007年武汉市政府修缮的一座红色水磨石纪念碑。碑正面刻有“拜将台”三个大字,其下方为“辛亥首义鄂军都督黎任黄兴为总司令在此授印”的小字。
今天的首义广场,几经改扩建,绿草如茵,周边还有黄鹤楼、湖北剧院等标志性建筑,成为辛亥首义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在首义广场附近长大的“80后”朱一帆说:“我从小就与这些历史遗迹为邻,内心有一种崇敬感,‘首义’二字就是我家庭住址的响亮‘标签’。”
对黄兴转战武汉三镇的业绩,人民也给予充分肯定,今天,位于阅马场的黄兴拜将台,以及位于汉阳龟山临江矗立的黄克强塑像,仍然吸引着众多市民与游客前来瞻仰。
童年时期生活在武昌老城区的83岁老人汪自平告诉记者,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来讲,发生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足够遥远,但他从小就听长辈们讲首义第一枪、黄兴拜将等故事,以至于如今站在首义广场上,脑海中就能想象出当年辛亥志士和先烈们从这里出发的壮烈一幕。
他说,这几年来,武汉市花大力气改扩建首义广场,修缮辛亥历史文物,不久之后对面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也将向市民开放。这些都说明,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辛亥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将很好地在武汉这片革命热土上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