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世界银行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主任林毅夫为世银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 昨天对此低调应对,表示“还要确认”。
第一次,世界银行可能会由一名中国人出任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正式称谓是“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其职责是为世界银行设定研究议程并帮助该行确定学术方向。该职位出缺后,现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立克选择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创办人、主任林毅夫。
佐立克能成为世界银行行长,既由于其个人资历,也因为他的国籍。世界银行是联合国专门机构,拥有184个成员国。这些国家也是股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股份基本上是按其经济规模确定的。美国是最大的股东,拥有16.41%的投票权;其次是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其他成员国持有其余的股份。传统上,世行行长由最大股东国的公民担任。
同样,现年55岁的林毅夫受到佐立克的青睐,既由于其个人学术成就,也因为他的国籍。曾是世行主要受援对象的中国已拥有雄厚的政府财力及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去年,中国更首次向世行一个援助最贫穷国家的基金提供了捐款。中国政府财政实力的变化、中国经济出色的表现及其中蕴含的理论创新价值对发展中国家、转型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具有不言而喻的借鉴意义。
在一名学者心目中,世界银行的邀请或比不上“马歇尔讲座”的邀请。设于剑桥大学的“马歇尔讲座”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该讲座始于1946年,每年从全球社会科学家中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历年主讲人包括G.缪达尔、庇古、T.帕森斯、雷蒙·阿隆、库兹涅茨、索罗、阿罗、卢卡斯、阿马蒂亚·森、斯蒂格利茨等,其中的14位后来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到三个月前,林毅夫成为“马歇尔讲座”第一位中国籍主讲人。
在那次演讲中,林毅夫分析了为什么日本和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努力取得巨大成功,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则失败了?为什么中国和越南在转型后其经济维持了稳定、快速发展,而其他绝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在转型和改革后经历了滑坡、崩溃、停滞,然后再缓慢增长?技术升级、要素禀赋约束、比较优势、企业自生能力是他所看重的几项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
不仅如此,林毅夫还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政府由政治领导人来管理和运作。政治领导人决策的最佳选择是顺应当时的社会思潮。他同意恩师舒尔茨的观点: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安排。
林毅夫自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2006年,我在北大旁听他给本科生上“中国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的课,即近距离感受到这种乐观情绪。当时,他已经开始为在剑桥的演讲作准备。
林毅夫对政府与社会思潮互动可能产生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有信心,一如佐立克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动合作有信心。
作为二战后世界最大的扶贫机构,世界银行一直受到贫富成员国间意见分歧的困扰。佐立克试图弥合这种分歧,实现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无疑,让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一条路径。两年前,尚未执掌世界银行的佐立克就提出,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他很清楚,欲令对方负起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授予相应更大的信任与权利。此时,为世界银行高层团队引入一个来自中国的“乐观主义者”,当是应时的最佳选择。陈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