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完善,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也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精细化耕作。这样一来,农民在田间地头投入的人力、物力随之增加,农忙季节,农户家中缺少劳力的问题逐渐突现,因此,在农忙季节,帮助农民打理庄稼的农活务工队也在田间地头活跃起来。
刘菊兰,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今年55岁的刘菊兰是甘肃肃州区三墩镇夹边沟村8组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她看准了农忙季节劳力短缺的商机,充分发挥自己曾担任过妇女干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特长,瞅准机会,盯紧市场,走组串户联系妇女,率先成立了夹边沟村妇女务工队。从2006年开始,她联络起本组耕地少但又无法长期离家外出务工的十几名妇女,在农忙时节为其它农户打工。她们春天帮人移苗、间苗、除草;夏天帮人收麦、摘豆、收葱;秋天则帮人摘辣椒、洗籽瓜……一年下来,虽然累积打工的时间不长,但每个务工妇女也可挣得3000多元劳务费。
去今两年,因为庄稼长势旺,收成好,农户中需要雇用的短工相当紧缺,刘菊兰的妇女务工队借机走向了市场。刘菊兰先是利用务工空闲,四处联系活计,联系好后组织务工队的姐妹们按雇主要求保质保量做完农活,然后按市场工价收取工钱,当日结算。刘菊兰组织的妇女务工队干活仔细,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既不耽误雇主的农活,又不在雇主家吃饭,给雇主提供了不少方便。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户找上了她们。因为雇主多,人手忙不过来,于是刘菊兰便扩大了务工队伍。她一面为务工队联系雇主,一面走组串户联络有时间打短工的妇女,动员她们在“家门口”打工。刘菊兰的妇女务工,也由原来本组的10多名妇女,扩大到了60多名妇女。最忙的时候,妇女务工队一次出去了56人,打工35天,有的务工妇女自己家的农活都没顾上干,成了本组的“落后分子”。
2007年,妇女务工队的成员,每人平均打工时间达到了3个多月,年均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而她的务工队成员因为肯下苦、信誉好而备受人们的称赞。务工队的姐妹们也很高兴。她们说:“在外打短工,不但能挣钱,学习、开眼界,结识更多的姐妹,还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为自己的农产品销售找路子,真是一举多得。”
2008年,在刘菊兰的带动下,更多的姐妹走上了在家门口打工的路子,也出现了更多和刘菊兰一样的农村劳务经济人。仅上半年,三墩镇参与务工的农家女就达到了1000多人,劳务经济人也发展到了20多个,按平均务工2个月,每天收入50元计算,仅此一项,每位妇女平均增收3000元,全镇增收300万元。农活务工队,为更多农家妇女发家致富开辟了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