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林:
二、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公众对气象部门拥有的传播渠道的知晓率、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段,以及城市公众关注天气预报的目的、农村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发布单位。
1、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
(1)电视是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最重要渠道,有95.3%的城市公众和97.6%的农村公众通过电视获取气象服务信息。
(2)城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农村公众则相对较单一。除电视外,城市公众其他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排名前六位的依次是手机短信(41.8%)、报刊(32.5%)、广播(32.4%)、网络(21.1%)、手机彩信(12.6%)和电话(6.5%);农村公众其他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渠道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手机短信(36.9%)、广播(24.2%)、电话(8.6%)、报刊(7.7%)和网络(4.5%),其中农村网络用户明显低于城市。
(3)城市公众通过手机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显著增加。2009年,通过手机短信和彩信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比率之和为54.4%,比2008年的32.3%明显增加,并且年龄越小使用手机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越大。
(4)对气象服务信息关注频率越高的农村公众,从广播、手机短信获得气象信息的比例越高。
2009-11-02 15:06:51
陈振林:
2、对气象部门拥有的传播渠道的知晓率
(1)气象部门拥有的气象服务传播渠道主要有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声讯服务电话、中国天气网、中国兴农网、气象服务热线(400-6000-121)、中国气象报以及所在地区气象部门网站等。
(2)城市公众对气象部门拥有的传播渠道的知晓率分别为中国气象频道(42.1%)、气象声讯服务电话(37.1%)、中国天气网(28.8%)、中国气象报(26.9%)、所在地区气象部门网站(20.1%)和气象服务热线(9.4%),另有19.9%的城市公众不知道以上任何一种气象部门的传播渠道。
(3)农村公众对气象部门拥有的传播渠道的知晓率分别为气象声讯服务电话(35.5%)、中国气象频道(28.6%)、中国气象报(16.2%)、中国天气网(8.6%)、所在地区气象部门网站(6.9%)、气象服务热线(6.5%)和中国兴农网(3.3%),另有38.8%的农村公众不知道以上任何一种气象部门的传播渠道。但是对气象信息关注度高的农村公众,对各类气象服务传播渠道的知晓率还是比较高的。
2009-11-02 15:07:07
陈振林:
3、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段
(1)2009年,公众在各时段(早间、上午、中午、下午、晚间、夜间)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比2008年均有显著增加。
(2)晚间是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最主要的时段。城市与农村的比例分别达到了77.1%和83.6%。
(3)早间关注气象信息的公众明显增多。城市公众关注早间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从2008年的23.4%提高到今年的41.5%;农村公众关于早间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达到25%,仅次于早间。这说明早间是仅次于晚间的越来越重要的服务时段,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2009-11-02 15:07:28
陈振林:
4、城市公众关注天气预报的目的
(1)出行及穿衣需要是城市公众关注天气预报最主要用途。2009年,城市公众选择“出行需要”和“为衣着提供参考”比例分别为68.4%和61.5%,并且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2)城市公众对“提前做好突发天气的防御”、“安排个人活动”以及“身体健康需要”等选项的选择比例在30%左右,并且男女差别不明显,但是对于“工作需要”的选择,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5、农村公众关注气象服务的信息发布单位
(1)中央气象台是农村公众日常接收气象信息最重要的发布单位。
(2)从当地气象部门接收气象服务信息的农村公众比例较低。农村公众最希望得到当地气象部门(特别是县级)的更具有针对性气象服务。
2009-11-02 15:07:52
陈振林:
三、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
主要包括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内容、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产品的类型、公众关注的灾害性天气、公众对手机气象服务的需求以及公众对其他服务信息需求等。
1、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信息的内容
(1)城市公众最关注气温高低、降雨降雪以及灾害性天气三类气象服务信息。关注气温高低和降雨降雪的比例分别高达84.3%和79.8%;关注风和灾害性天气的比例分别为43.8%和32.0%;关注紫外线强度、空气湿度、能见度的比例分别为23.4%、20.1%、13.8%。
(2)农村公众最为关注的是降雨降雪,比例高达86%;其次是对气温和风的关注,比例为67.9%;对灾害性天气的关注比例为64.1%;另外,农村公众对旱涝信息的关注比例达38.8%。
2009-11-02 15:08:03
陈振林:
2、公众关注气象服务产品的类型
(1)短期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以及天气实况是城市公众最为关注的三类气象服务产品。其中,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的关注度从2008年的34.3%明显提高至2009年的50.2%,并且城市行政级别越小,公众对灾害性天气预警关注度越高。
(2)城市公众关注的气象服务产品类型依次为0-12小时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58.3%)、未来1-3天逐日天气预报(54.5%)、灾害性天气预报(50.2%)、天气实况(46.3%)、国内城市天气预报(38.4%)、生活健康气象指数(26.9%)、交通气象(17.1%)和未来4-10天天气预报(13.6%)。
(3)农村公众关注的气象服务产品类型依次为3天以内预报(64.8%)、灾害性天气预报(55.2%)、天气实况(53.2%)、气象干旱预报(45.6%)、节气农事活动指导(32.4%)、3天以上预报(20.5%)、生活健康气象指数(18.4%)、城市天气预报(12.2%)和交通天气预报(11%)。
2009-11-02 15:08:14
陈振林:
3、公众关注的灾害性天气
(1)公众对灾害性天气的整体关注度明显上升。不同地域的城市公众关注的灾害天气类型各不相同,不同行业的农村公众关注的灾害天气类型也各不相同。
(2)城市公众最关注暴雨,比例高达80.2%;其他关注的依次为大风、雷电、冰雹、道路结冰、高温热浪、连阴雨和沙尘暴,比例在46%至36%之间不等,差别不大;对台风、大雾、寒潮、桑拿天的关注比例稍低,在27%到12%之间不等。
(3)农村公众最关注连阴雨,比例为59%;对冰雹、大风、洪涝和病虫害预测的关注比例也比较高,分别为54.9%、54.6%、49.1%和48.4%;其次为雪灾、关键农事服务指导、霜冻、沙尘暴,比例在40%到33%之间不等;对寒露风、干热风、干旱的关注比例稍低,在17%到10%之间不等。
2009-11-02 15:08:28
陈振林:
4、公众对手机气象服务的需求
(1)城市公众希望通过手机获取气象服务需求最高的是依然是天气预报,比例为66.2%;其次是生活气象提示和灾害天气预警,比例分别为42.3%和40.8%;对灾害天气知识、气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的需求比例也都接近25%;而对重大活动气象服务和气象科普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分别为12.8%和11.1%。
(2)农村公众希望通过手机获取气象服务需求最高的也是天气预报,比例为65.6%;其次是灾害性天气预警和农村灾害防御知识,比例分别为43.6%和32.3%;对气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生活气象提示的需求比例分别为22.8%和22.7%;对农产品信息的需求比例也达到22.3%;对气象科普的获取意愿相对较低。
(3)公务员通过手机了解气象信息的意愿最高,主要是对气象预报、生活气象提示、灾害天气预警三类信息的需求,均超过平均水平;其次是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教文卫体等专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对手机气象服务需求最低。
2009-11-02 15:09:08
陈振林:
5、公众对其他气象服务的需求
(1)主要调查了生活气象提示、气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气象科普、专家讲解、气象法规和农村政策、气象现代化建设、农业气象、农产品供应和求购信息、各地市场分析、农村灾害防御知识等十项内容。
(2)城市公众最希望了解生活气象提示,比例为52.1%;其次为气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比例为45.3%;希望了解气象科普和专家讲解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3.3%;对气象法规、气象现代化建设、农业气象等的了解意愿偏低。
(3)农村公众最希望了解灾害防御知识,比例为57.1%;对气象法规和农村政策、气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农产品供应和采购情况的了解意愿较高,比例均在40%左右;农村公众对生活气象提示、各地农村市场分析、气象科普的需求偏低,特别是对生活气象提示的需求比城市公众低了近18%。
我们开了联合调查后,这是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得到的数据,一方面对于我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改善我们的产品,提高我们的服务非常有帮助。另外也是作为评估,现在气象服务要融入政府和社会,外界怎么评价、媒体怎么监督是重要的手段。今后也希望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参与评估工作,加快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体系和相应国家标准,对调查数据的深入挖掘、质量控制、建立数据库都非常重要;也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加强评估业务系统建设。
这是今年的调查结果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
2009-11-02 15: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