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中部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12 月 2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12月26日上午9:30,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社科院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中部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中国网进行现场直播

[中国网]:

《2006年:中部地区发展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今日上午9:30召开,会议由中部社科院合作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

(2006-12-26 09:03:49)
[社科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由中部社会科学院合作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部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现在开始。

在会议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专家和嘉宾。今天非常荣幸请来了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中部六省市社会安徽省社科院乡镇经济所副所长谢培秀、安徽省社科院组织处副处长邢军、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喻新安、河南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王建国、湖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童中贤、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郭杰忠、江西省社科院科研处科长甘庆华、山西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景世民、武汉市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启亮、武汉市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董实忠、郑州市社科院院长赵君、郑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宫银峰、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湖北省社科院秘书长黄勇、湖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金德万、湖北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严明清。我们对这些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06-12-26 09:22:00)
[谢寿光]:

中部崛起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大布局的一个重要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在近年来已推出的系列皮书里,有关区域发展的皮书基本上已经都有了,现在只缺的是《中部蓝皮书》,它的出版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如果这些皮书都出的话,对于社会科学的专家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整个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应当说可以提供一个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支持。这次《中部蓝皮书》的编纂,是由湖北省社科院首创,得到了中部六个省市社科院的响应和支持,这样一种研究的合作机制本身也是社会科学界区域合作的一种典范和表率。蓝皮书是以社会科学界的研究成果,让媒体共享一次信息大餐。所以这次《中部蓝皮书》的发布,以及中部地区的发展与合作论坛的召开,我相信对进一步落实中央、国务院,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里,关于中部发展总体战略起着积极作用。

(2006-12-26 09:30:02)
[谢寿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尽管说没有直接参与蓝皮书的撰写,但我们通过文献出版社这个平台,把这个合作成果推向社会,也是建立起了中国社科院和地方省市社科院合作互动的机制。所以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要代表我院的主管副院长武寅和秘书长黄浩涛向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也为《中部蓝皮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们有请首部《中部蓝皮书》的主编,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研究员,就《中部蓝皮书》主要内容和编纂的情况做一主旨报告,大家欢迎。

(2006-12-26 09:34:13)
[赵凌云]:

尊敬的各位专家,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我们今天齐聚中国社科院,为我们国家的首部《中部蓝皮书》的出版庆贺。我首先代表中部社科院合作论坛,也就是中国六省三市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向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利用这个机会,我向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汇报三个问题,一个是蓝皮书的由来,蓝皮书的基本内容;第二,我们合作论坛今年研究的基本成果;第三,我们下一步的考虑。

(2006-12-26 09:36:56)
[赵凌云]:

蓝皮书是怎么产生的?2005年10月,全国召开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中部六省二市,当时是二市,武汉市、长沙市,社科院院长对一个共同的问题感兴趣,那就是中部崛起。大家达成了一个意向,组织六省二市社科院开展合作。2006年由湖北省社科院主持,在武汉召开会议,达成了合作框架,确定了2006年合作研究和蓝皮书的主题,那就是中部的基础条件、省情认识与中部崛起的开局分析。蓝皮书课题研究得到了各个院的相应,特别是蓝皮书在写作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范恒山司长的鼓励和支持,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今天我们才能在这里举行蓝皮书的首发式。在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了社科院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2006-12-26 09:37:58)
[赵凌云]:

蓝皮书的基本内容,有三个部分,大家都知道,一个是综合篇,我们主要是对综合地区的区情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分析和提出政策建议。在省情篇里,我们对六省和武汉市的基本省情和市情进行了重新认识,专题篇里我们主要就制造业、老工业基地等六个专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作为首部中国蓝皮书,我们主要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格局的角度,对中国的区情,中国地区相关省市的省情和市情进行充分认识,立足于国家功能区域布局战略,对于中国地区的综合优势、缺陷进行了重新的审视,立足于国家对于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定位和发展特色进行了新的探讨。在此基础上,蓝皮书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2006-12-26 09:41:12)
[赵凌云]:

蓝皮书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范恒山司长在序言里阐述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内涵、意义,分析了中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与定位,肯定了中部地区社科院合作的意义。 除了范恒山司长的序言以外,另外,我们有三个基本观点:

第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性的举措。我们主要分析了中部地区及其区域协调发展整体布局的消极影响,我们分析这个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国家的协调发展,如果缺了中部崛起这块,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很难实现,所以它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要求中部地区各省市重新分析省情、市情,要根据国家区域布局整体战略和自身的实际,重新进行发展定位。

第三,中部地区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和崛起,必须走合作的道路。各自为战、各奔东西没有成果。我们这次在蓝皮书中主要是这样三个基本观点。

这是汇报的第一个问题。

(2006-12-26 09:42:25)
[赵凌云]:

第二个问题,2006年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形势判断。我们六省二市在进行合作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侧重对今年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开局进行了判断,我们的判断是开局良好,但需要加大力度。为什么说开局良好呢?第一,从中央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央政策的指向逐渐明朗。这里面有这样几个过程,首先是纳入2006年的政府工作,温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重点。第二,出来了总体指导意见,那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总体的指导意见。第三,出来了56条指导措施,那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八大方面、56条具体措施。第四,部门措施陆续出台。我们注意到2006年主要部门都出台了很多促进中部崛起的措施,比如说发改委推出了中部地区部分城市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增值税转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开始研究外商投资中部地区的税收优惠问题;商业部推出了中部物流中心计划,搭建中部博览会平台,特别是制定和实施万商西进计划等等;国家开发行250亿元支持中部发展,所以部门的政策措施在今年快马加鞭的陆续出台。从地方上来看,中部地区各省市的战略地位逐渐明确,各个省根据中部崛起战略重新审视省情,重新定位,都确定了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

(2006-12-26 09:45:00)
[赵凌云]:

另一方面,中部地区的合作也开始逐渐加强。9月18日到20日,中部六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在郑州召开中部论坛。另外一些部门也开始加强合作。例如11月16日,太原市农业局发起,加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农业经济合作,建设农业绿色通道,可以说中部地区,各个省市之间的合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逐渐加强。

中部地区的各省的发展在今年呈现良好的势头,根据我们所收集的统计资料,仅仅从上半年来看,中部各省GDP增长速度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我们国家的GDP增速是10.9%,各省市的水平平均增速已经达到了12.12%,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部的工业增长速度也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国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是17.7%,中部各省区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25%。此外,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部地区的消费需求增长、中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中部地区的城乡居民增长速度等指标,除对外贸易外,基本上都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央在今年推出具体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它的成效已经非常显著地表现出来。

(2006-12-26 09:48:32)
[赵凌云]:

从国家的政策走向、中部地区的回应和中部地区的发展这三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判断是今年作为中部崛起的开局之年,这个开局是良好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系统化。中部地区之间各省市之间还要加强合作。另外,中部现有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不是很巩固。因此,我们说虽然是开局良好,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央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中部地区的协调、合作,从而巩固现有的发展中部,保持中部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部社科院合作论坛下一步还将借蓝皮书出版,以及我们今天即将举行的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的东风,在明年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继续推进重大理论课题,现实课题和对策建议的合作研究,特别是关于中部的功能,到底怎么定位,中部各省市之间如何开展合作,如何使现有的政策具体化、系统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开展合作研究。第二,我们明年还将继续出版蓝皮书,而且下一步还要召开中部六省三市社科院院长会议,来确定明年的主题。第三,我们明年还将举办论坛。最后我们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善中部崛起的网站,以及相关的信息平台建设。

我就简要地向大家做这么三点汇报。谢谢大家!

(2006-12-26 09:51:32)
[谢寿光]:

感谢赵凌云院长的报告,我们也期盼着《中部蓝皮书》能真正成为我们皮书系列中的一个品牌皮书,也衷心的祝愿中部崛起的战略能够得到顺利实施。我们蓝皮书的发布,我作为主持人,任务完成了。下面的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交给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玉堂主持。

(2006-12-26 09:54:09)
[刘玉堂]:

下面开始中部合作发展论坛,首先我们请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做报告。

(2006-12-26 09:56:26)
[范恒山]:

谢谢大家,作为参与者,我做一发言。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么一个会议,大家知道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乃至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中部崛起是我们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我们中部六省几亿人民的期盼,同时也是促进我们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的需要,所以意义非常重大。

借这个机会我想讲三点意思:第一个意思,中部崛起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第二个意思,中部崛起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第三个意思,中部崛起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2006-12-26 09:57:45)
[范恒山]:

首先讲一讲中部崛起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承蒙蓝皮书编篡者的抬爱,我写了序言,讲了一些内容,其中就讲到有利条件问题,我认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条件是非常之优越,至少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个就是中部本身具有很好的优势,或者叫比较优势。在序言中我讲了五的方面的优势,这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区位环境的优势,或者叫地理的优势,中部地区的的确确是取中国经济地理的福地,所以我们用了一个词叫“居中独厚,为其四方”,在这个地方形成了承东启西,沟连南北,连接四方市场,八面物流,形成这样的一个枢纽。这样的位置是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它即在促进各个区域的联动周边起着杠杆的作用,同时它又能享受我们说四面八方的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等等方面的优势,这是第一个优势。

(2006-12-26 09:59:56)
[范恒山]:

第二个优势,具有比较深厚的资源领域的优势。中部地区在资源上有很多的特点,我们讲到,它的丰度优于东部,力度高于西部,而且它的配套程度高,有些重要的资源是中部都有的。

第三个优势,人文优势,这一点也非常突出。就说湖北的武汉,就其中大量的科技人才的优势,比较而言好象是我所掌握的统计数据是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于第三位,这就很了不得,海峡上其他五省的人员优势就相当的雄厚了。

第四个优势,产业优势。中部的产业的先进水平也许不是最高的,但是它是最有特色的,它亦于整合各个方面的产业优势,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这是中部产业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第五个优势,我们觉得它市场的需求优势很大。首先它的人口众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另外它处于我们经济结构的升级和经济阶段发展阶段转型的时期,它能够比较好的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节能关系,所以这也构成了它市场的潜能,所以中部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这个优势就是它在区域发展协调中间能够得到特别的益处,能够发挥特别的作用。

(2006-12-26 10:03:18)
[范恒山]:

第二个条件,实际上也是根据它的区位优势来确定的,就是由于东部具有特殊的优势,所以东西部都期待着中部发挥桥梁纽带和缓冲调整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家都讲桥梁纽带作用,这个没有问题,今天我多了一个说法,叫做缓冲调整的作用,这里面我们各个地方、各个地区经济区域不同的阶段,有一个产业梯度转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承接它的问题,但是产业梯度转移的背后,不仅仅是产业问题,有地理位置问题,有思想技术问题,有技术档次问题,有运行成本问题等等。比如说思想认识问题,在沿海地区或者东部地区很多人看来,他觉得西部发展太落后,有时候在合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流露我们是老大哥你是小兄弟,合作好象不在一个平台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但是有了中部这么一个环节,低于东部,但是又高于西部这个平台,这种缓冲的作用就增强了,这种调整的作用就增强了,在视角上面就容易形成平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能符合梯度转移过程,技术上也能认同、管理上也能认同,所以这个优势只有中部才具备。大家看到很多文章都讲中部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问题,但是讲调整缓冲作用,从这个角度认识中部的特殊优越性还是不多的。这就便于中部跟东部合作,同时也便于中部跟西部合作,大家跟中部打起交道来,都觉得尽管有差异,但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点千万不要低估,这一点将在推动我们中部的桥梁纽带和沟通的作用中起到特殊的效应,同时又使我们中部享受到益处,有利于中部崛起。这是第二个条件。

(2006-12-26 10:06:05)
[范恒山]:

第三个条件,国家高度重视,并且积极推动中部地区的发展,这一点同志们都很清楚,这些年来国家关于区域发展不断在完善战略和策略。在战略方面,既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又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接着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同时鼓励东部发展也一直在推进过程之中,实际上我们政府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这个词汇是出现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在五中全会写到了党的建议上,在今年召开的人大会上把它确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但是作为中部崛起的考虑却不是从这个开始的,可以追溯到更长,甚至追溯到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我所注意到的文字那就是国家的“十五”计划,2001年已经有了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一些内容,实际上中部崛起的战略都是这些思想、这些政治的延续和完善,所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最后提到要使中部地区崛起这么一个高度。刚才赵院长也讲过了,今年国家专门发了文件,大家注意到这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相关的政策措施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还要陆续发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将形成强大的政策支持,对于我们中部的崛起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持是不可少,从现在来看中部在享受政策的支持上也可能兼具支持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东部崛起的问题。它在政策上也具有集合性和集中性。这也是很好的优势。总之,我们中部崛起天时地利人和,上下联动,应该说现在是蓄势待发,到了趁势而发的时候,所以中部崛起大有希望。

(2006-12-26 10:07:18)
[范恒山]:

第二点我想讲一讲中部崛起道路应该说仍然是充满艰辛的,要实现中部的崛起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所以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中部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要理清思路,而理清思路中间重点是要把握一些关键环节。要谈到支持中部崛起、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和相关的路径选择上的一些方面,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但是我以为这么三点非常重要:第一,从实际出发选择发展的路径和重点。无疑,中部地区作为国家区域发展中间的一个重要区域,它要体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要服从全国一盘棋,从这个高度、从这个立场上来统筹中部地区发展的思路。但是,如果中部仅仅是在大面上遵循一般要求做的话,中部不可能崛起,顶多人家在走,它也在走,崛起不了。所以中部的潜力在哪里?潜力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势,真正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这个背景的基础上确定我们发展的路径和重点,或者说从实际出发把握比较优势选择发展重点,要瞄准薄弱环节来选择发展重点。所以,中部地区路径的选择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资源状况、产业基础、资源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形成一条真正是把握了自己优势、体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又抓住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实现崛起的好的路径。

(2006-12-26 10:08:54)
[范恒山]:

从现在看,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浅层次的,尽管现在也提出了关于中部崛起的一些措施,比如说我们认识到东部地区是国家粮食的主产区,能源资源具有优势,科技教育实力强,但是产业结构尽管有特色,总体还不够先进,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市场体系还不够发达等等,市场大不等于发达,我们瞄准这些弱点,把握其中的优势,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的选择中提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的建设,增强粮食等大中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并且促进加工转化,提出要发展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产业的调整和升级;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配合我们的资源要素产品乃至人才的合理配置,这是我们现在对于中部崛起近期战略的一个考虑。但是,并不等于我们全部把握了中部崛起的精髓,并不等于路径选择不可以继续完善,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继续把握好路径,继续明确工作重点,只有抓到点子上才能够崛起。

(2006-12-26 10:11:47)
[范恒山]:

第二个关键点,要抓住重点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质是区域一体化,或者说是资源要素产品或者市场的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体制的一体化,大家注意到我这个提法,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体制一体化,没有体制一体化谈不上区域的一体化,也谈不上区域的协调发展。所以无论是哪个区域,包括东部,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体制创新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而体制创新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我看来有两点是非常重要,一个取决于我们中部地区各省份、各级行政机构本身,这就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所以第一个是行政体制改革非常的重要。在中国政府占有特殊的地位,有具有特殊的作用,所以所有方面都会谈到政府的作用。

(2006-12-26 10:15:18)
[范恒山]:

我在讲改革的时候就在讲,我们把体制抽象化为三个要素统一,一个叫能动的企业,一个是竞争的市场,一个叫科学的政府管理,这三者构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要素,或者是三个要素中间科学的政府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为什么?什么叫做市场?政府放开就是市场,什么叫企业的能动性?政府不干预就是企业的能动性,道理很简单。最近几个朋友跟我谈企业家市场的问题,说最近股市的发展有可能造就一批企业家形成中国的企业家市场,我还没有转过弯来,也许有可能。但是,企业家市场很简单,哪一天政府允许所有的企业家公开招聘了,企业家市场就形成了,道理非常简单,不需要说,这还要多少年去迈这个长期过程,政府一旦管起来,就不可以有企业家市场。道理是不是很简单?所以至于这个市场规不规范,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市场道理就这么简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之难。问题是我们很多政府部门不愿意做这个工作,所以改革第一个要解决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问题,转变职能,要管该管的事,改变方式要尽量的寻求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企业能动的这些管理方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协调发展就有了非常好的行政管理的基础。

(2006-12-26 10:17:20)
[范恒山]:

第二个方面,财政体制改革,这个改革为什么重要,我们今天为什么弄成区域封锁、弄成地区分割、弄成行政格局。这个格局是从市场的意义上讲的,也叫行政封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方面刚才谈到政府管的宽,事无巨细都管,没有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上。事无巨细都抓,弄得政府就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应付这些事怎么办?除了要精力,还要钱。还有一方面,由于我们政府的事权划分弄不清楚,相应的产业权没有配套上去,政府的公共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够保障,即便是政府职能转变以后是不是有钱来支持这些职能的完成。所以这两种因素就交织成了我们的政府必须去办企业、干预企业,必须一年有很多事情招商引资,必须去搞市场封锁、市场分割,不能让别人的产品卖进来,你一卖进来市场不就小了吗?税收不就没了吗?就是这样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就影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最后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所以财政体制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关系,相应匹配建立财权关系非常的重要。所以中部本身要实现协调发展,要把我们的着力点放在体制创新上,体制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就讲这两个非常关键的。

(2006-12-26 10:19:46)
[范恒山]:

第三个点,要从全局角度着眼,积极推进区域协作联动。这是三个关键环节的又一个重要关键环节,在这个问题上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区域协作联动的重要性。现在都谈区域协作,首先区域协作如果不提高思想认识是协作不起来的,而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解决的是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关系问题,我们行政区域是经济区域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实现行政区域发展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条件。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领导都能够认识到,往往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恰恰是各个行政首长都立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来做文章,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饭碗,生怕肥水流了外人田。所以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确立关于行政区和经济区域协调发展辩证发展这么一个认识。事实上无论是发展好的区域还是发展不好的区域,只有联动才能产生趋势,只有联动才能实现共赢,发展好的区域,如果不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推动资源和要素,那么你的资源和要素就不能激活,发展不好的区域你不能打开你的市场让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要素、先进的思维观念进来的话,你就不能够冲击你落后的东西,最后在冲击过程中实现改革,提高品质。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是在这两个方面,矛盾的主要点集中在不发达地区上,不发达地区在门一打开,好的地区就会把自己冲的落花流水,把自己的好处都吸引过去,都捞走,其实这是不对的。越封闭必越落后,先进的技术进不来,好的要素进不来,市场也打不开,最后是扶持落后难以为继,所以不发达地区敢于打开自己的门户,向发达地区开放,通过开放凸显自己的优势,这就是借势开发,借发达地区资源发展自己,借发达地区的资本管理人才、资源发展自己,看起来是吃亏了,实际上是一种双赢。所以首先要提高认识。

(2006-12-26 10:21:08)
[范恒山]:

第二,区域联动还要建立在一种机制基础之上,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关键点是什么?要形成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市场机制为纽带,以项目和服务为载体的互惠互利的机制,只有这样的合作,才是富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合作,只有这样的合作才会是可持续的合作。天天要发达地区支援,无偿的馈赠,搞一年可以,搞两年可以,永远搞下去,恐怕大家都不愿意。所以最后还是要有优势,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要以项目和服务为载体,形成这么一个互惠互利。

第三,行动上要比较自觉,要有意识的在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打破地区封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当然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比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等等都是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所以我说思想上提高认识、制度上加以保障,行动上自觉实现突破,这是中部地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来讲相辅相成的三个基点。这是我跟大家说的第二个问题。

(2006-12-26 10:22:42)
[范恒山]:

最后,中部崛起面临着许多难题,一定不要把这事儿看简单了,以为开几次会议,有这么几个文件这事儿就搞定了。我们讲西部大开发,西部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积上千年之历史。西部本身在自然上有特殊的环境,一些特殊的特点,比如说要把西部的黄沙一天弄尽,不可能。同样中部也有特殊的劣势,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我们主要要解决的是把路径搞清楚,把思想搞清楚,最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用正确的手段解决它,而不至于在里面走弯路,这样中部才能够节约时间,在短时间内形成崛起的态势。我们说中部承东启西,连接东西,但是如果不把握机遇,优势变成劣势,如果出现分化,就可能出现东不成西不就,啥都不是。所以,我们在实践上把握好,要取决于理论上的清晰,把理论上很多东西搞得明明白白。我们在重视实践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克服的同时,与时俱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一定要站得更高一些,从现在开始,要着眼于一些重大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来实现理论和相关实践难点的突破。所以,我以为中部崛起面临着很多困难,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2006-12-26 10:25:00)
[范恒山]: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解决一些难题,需要理论先行,这些难题有大的有小的,比如说中部崛起在国家区域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作用,还可以深入研究。比如说中部和东、西部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样把握这些关系以后来扬长避短,使中部所有措施既为东部所喜欢,又为西部所热衷,这样就能够在两者的支持下实现崛起。比如说,刚才谈到,下一步深化中部在产业结构、在体制构架等等方面,应该有些什么特殊的选择。再比如说中部城市群在带动中部地区协调发展辐射带动作用究竟怎么定位,怎么有意识地构建这些具有辐射带动的城市群。再比如说中部怎么样一开始就形成合力,形成联动,建立什么样的机制好?现在中部崛起,中部各个省市都提出率先崛起,率先崛起跟整体崛起是什么关系,等等。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关于粮食问题、关于产业结构选择问题等等。总之,面临很多难题,要把实践中这些难题解决,理论必须先行,所以中部崛起是不是道路曲折,取决于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清醒认识,这些问题认识清醒了,决策上把握对了,中部就崛起了,路途就没有那么艰辛了。

(2006-12-26 10:28:19)
[范恒山]:

说到此,回到了我们会议的主题,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开的很好,这么多的专家学者集中在一块,借这本书来引发一个大话题,就是中部的发展和合作,非常之好,便于我们深层次的研究问题,尤其是今天到会的都是社科院的主体,社科院往往集中我们各个省优秀的研究力量,有条件也有责任应该为中部崛起理论问题的突破,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所以,我以为社科院之间的合作,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什么都有集合优势,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了就可以攻破一些单个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我说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我以学者的身份讲了半个小时的话以后,现在以地区市司长的名义说一句话,作为国家的一个职能机构,我们专门来研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所以你们的研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从地区司司长的角度,我希望大家能够同我们一块儿,就中部崛起的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做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希望你们的研究能够作为推动国家做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谋长,起到支撑作用。我的发言就到此,谢谢大家!

(2006-12-26 10:30:00)
[刘玉堂]:

谢谢范恒山司长精彩报告。下面有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教授报告。

(2006-12-26 10:33:15)
[张卓元]:

首先我祝贺《中部蓝皮书》的发布。这个报告昨天下午才看到,主要看了头一篇系统介绍,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样一个发展报告现在出版非常有必要。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部分,出这么一个报告非常有必要,很好的分析一下中部地区的经济情况、优势,怎么发展。我前不久到浙江绍兴市,发现绍兴每年有一本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书,而且绍兴市下面的六个县市,也是每年一本,也是蓝皮书。就是说,一个县级市,包括地级市,每年都有经济形势的预测,以及发展方针的东西。现在我们那么大的中部地区,出一个发展形势分析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中部怎么崛起,的确有优势,但是也碰到问题,我们从去年“十一五”规划建议,到今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包括今年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从“又快又好发展”,转为“又好又快发展”,总的来看,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要创新发展模式,最重要的要实现科学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部怎么崛起,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因为前几年包括东部地区是靠粗放式发展,靠牺牲一些资源、环境、生态来非常快的发展,所以现在东部地区碰到资源的问题、生态的问题、环境的问题。但是毕竟它已经发展起来了,财政收入也很高了,现在面临着要怎么样转变发展的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

(2006-12-26 10:34:32)
[张卓元]:

现在中部地区要崛起,面临要实现科学发展,要转变增长方式,不能再靠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生态为代价,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怎么来创新,要走出这么一条路子来,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觉得这好象有一个大难题。

前不久我到绍兴市碰到一个情况,绍兴市有两个县告诉我们,他们有一些引来的外资项目,由于环境评估不合格,他们不要,他们不愿意接受。但是,同时中部有一些省主动要。等于把那个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项目,东部不要了,西部接过去,这样的发展就有点问题了。我总觉得中部怎么样在国家大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走崛起的路,不能再像东部那么快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靠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生态这样的路子,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应该尽量的避免,这就有一个创新探索的问题。

(2006-12-26 10:37:49)
[张卓元]:

我认为中部有一个很好的优势,书里头讲的“成本双低”,不但资源成本低,人工的成本低,而且本身的资源也比较雄厚,土地多。现在东部很多地方发展受到最大的限制就是没地了,特别是浙江,绍兴现在没地了,再多钱投过来没有地方,甚至有的城市已经用到2010年的地的指标用完了,中部没有这个问题。中部还有自己的优势,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怎么样加快自己的发展,又避免原来粗放式资源环境破坏的那条路子怎么走下去,这个也是一个需要很好探索的问题。

在这里我还想讲一个,怎么样为外面的投资,包括外资,或者是国内的民间资本创造比较好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中部崛起、中部发展中来。我记得有几次会议上,听到广东的一些企业讲,抱怨在广东办事情、办企业碰到很多困难,很多事情都要靠钱来打通关系,才能搞个项目。他们都觉得上海投资软环境就比广东好。上海办事情规范,一切都该怎么办怎么办,不是靠送钱把关系搞好才能给你批这个项目,包括自然环境比较好,包括诚信环境,比如说在上海签订一个合同,该什么给你付钱就什么时候给你付钱,不是说不讲信用的。所以怎么样建设一个比较好的软环境,来吸引包括外资和国内的民间资本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这里头涉及到范司长讲的体制问题,创造一个比较好的体制条件、法制环境、好的自然环境,这个非常重要。使得中部地区能够利用本身地域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而是不再走像东部地区,或者是其他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要付出很大代价的路子,我认为这个是现在中部崛起的时候需要很好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2006-12-26 10:39:49)
[张卓元]:

最后有一个小问题,这里头有些统计数字,我不知道将来应该怎么规范一下,包括GDP的增速。比如说2005年GDP增速每一个省增速都超过全国的数字,而且现在各个省自己公布的数字都超过全国的,究竟是省的对还是全国的对?将来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统计数字怎么样弄得更准确一点,我希望范司长们需要很好研究一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数字是这个,然后全国各省的数字都超过这个数字,到底这个数字准还是不准,究竟怎么判断?究竟哪个数字比较接近实际?所以统计数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数字不对的话很多分析可能就有问题了,这个只是个建议,以后怎么样搞得更准确、更好一点。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2006-12-26 10:43:21)
[刘玉堂]:

谢谢张教授的精彩报告。下面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6-12-26 10:44:41)
[王东京]: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其实中部地区问题一直不多,为什么要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生在中部,长在中部,今天我的兄弟姊妹还在中部,中部这几年的发展看起来发展还是不太令人满意。刚才范司长讲中央不重视、政府不重视,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重视,好比家里有三兄弟,长子往往受重视,小儿子也受重视,就是不大不小的儿子不受重视。除非有两种情况会重视,要么这个儿子升官发财了,要么就是生病了,住院了,会受到重视。所以要中央重视中部问题,对中部来讲,就是我们自己要积极,你做好了,做出成绩了,就会被重视。

我想现在我们出这个发展报告当然是希望中央政府重视,重视中部问题。2004年年初,当时温总理到中央党校去讲了一段话,面对全国各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讲西部地区有失落感,为什么说有失落感呢?西部同志讲上届政府朱总理当总理的时候重视西部开发,换届以后温总理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就担心会不会是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的事情会放下,会不会影响西部开发,当时温总理说请西部的同志放心,本届政府一如既往要重视西部开发,当时温总理承诺每年才转移支付绝不少于1000亿支持西部,中部同志怎么办?中部同志讲,改革开放之初中部中央有特别的政策关照,后来有西部开发,现在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那中部怎么办?温总理讲,中央马上要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么多年我们已经形成一种惯常思维,一个地方要发展非要从中央的战略谈起,今年告诉我们中央提战略就是给钱,大战略就是大给钱,小战略就是小给钱,不提战略就不给钱。所以大家都要提战略,现在中部崛起也成为战略。

(2006-12-26 10:45:20)
[王东京]:

我现在借此机会谈点看法,一个地方要发展,中部地区经济要崛起,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中央财政身上,那就要落后。要想让中央重视,除非你要做出超过东部、超过西部的成就来。所以从中央要钱发展地方经济,可以要,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在哪儿呢?我想就是在座这些专家秀才们,咱们可以把这篇文章自己写好。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我们中部是有作为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它为中国创造的价值,为中国改革创造的财富有多大?我说是不可估量的。下一步的改革,我们中部地区能不能通过体制的创新来推动中部的崛起。我觉得这是一篇大文章。刚才恒山同志、张教授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我的看法是以后中部崛起恐怕重点是要做一个体制改革的文章。

(2006-12-26 10:48:34)
[王东京]:

什么意思呢?政府体制改革,能不能在我们中部率先有一个突破,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因为政府改革说了很多年了,以往是机构改革,搞到今天我们搞了四次机构改革,但机构改革没有成功。下一步机构改革改什么?这恐怕就是一个悖论。第一,我们中部崛起,大家希望中央重视,中央给钱。其实我们中部发展落后我觉得也吃了政府的亏,我们总是希望政府给钱,往北京跑,批项目给钱。这个问题只要有审批制存在,中部是要吃亏的。如果中部把这个行政体制改掉了,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在同一个平台竞争,那我们中部就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能不能在推动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变上中部地区有一个作为,也是在座的各位学者,中部地区的学者,能否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的呼吁,我们的这种联合,来推动政府体制改革上率先突破。

政府体制改革改什么?过去我们政府改机构,改了四次不成功,第五次还改,还不会成功。为什么?因为它涉及到政府官员的切身利益。改变要有两个东西才成功,一有改变动力能成功,二有改变压力能够成功。现在政府改革是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当时农村改革,农民有压力。因为改革联产承包到户之后,农民就能够吃饱肚子,能够脱贫,农民有动力。企业改革,职工有压力。因为企业改革下岗分流,政府逼着企业改,企业有压力,改了。现在政府两个东西都没有,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如果我们的政府改革动力定位在机构改革,那么政府的官员、公务员也要下岗分流,要砸了饭碗。政府改革肯定是政府主导,改政府的切身利益,它肯定不同意。同时我们还没有找到政府之外的压力,政府不改不行,也没有。所以我就想政府改革应该换一个思路,重新找一个改革突破口。从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开始改,而且中央已经提出来了,十六大已经提出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审批。政府又提出来要把审批制过渡到备案制,如果这点成功了,我想我们政府体制改革会往前大踏步地走一步。

(2006-12-26 10:52:04)
[王东京]:

如果我们的行政审批制改掉了,政府改革、机构改革就容易办了,先易后难。如果哪一天我们把行政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就真改成功了。大家想想,一个司长和我教授有什么不同?他备案,我备课,我们都备,是一回事,但未必就那么多人就想当官了。如果到某一天教师的职业排名在当司长之前了,那我们的改革就成功了。

我为什么主张从行政审批制开始来改政府职能?因为从理论上讲,政府本身是没有行政审批的,政府是什么?亚当斯密讲政府是一个勘验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防止外来侵略的,防止小偷的勘验人,也有说法,政府是仆人,是保姆,是帮助主人买菜、擦地板、洗衣服、带小孩、看家的。今天我们也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就是“保姆政府”。其实政府是我们作为纳税人请来的保姆。我想问一问,你们家请保姆,给保姆审批权吗?所以我们今天政府改革,不是研究哪个权力大、哪个权力小的问题,不是研究给企业扩大自主权的问题,而是政府角色错位的问题。要重新把它更正过来。因为政府不是审批者,不应该有行政审批权。所以政府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把政府的行政审批拿掉,当然这得有个过程,逐渐过到备案制。如果我们的体制改革突破了,刚才恒山同志讲到,要素的市场配置不在话下。如果中央政府的行政审批打破了,我们也用不着嚷嚷中部要崛起,因为在整个资源配置中是市场配置,中部不会吃亏,我们的竞争力不弱。

我觉得通过这个会议非常好,思路总结得非常好,我也借题发挥一下,来推动中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如果做到了,这将是中国体制改革上的一个里程碑。最后,对会议的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会议,给我发言的机会,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2006-12-26 10:56:34)
[刘玉堂]:

谢谢王教授。下面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发言。

(2006-12-26 11:07:52)
[韩俊]:

刚才张老师、范司长、王教授都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我觉得社科院的皮书已经成为社科院非常知名的品牌,我们的皮书中,有的叫绿皮书、蓝皮书、黄皮书,有的是热皮书,有的皮书发行量也不大,但是学术价值也很高,通过皮书我们要努力把它成一本热的,因为中部崛起是个热门的话题,这本书也应该热起来。

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时机非常好,它的最大特色,是由中部地区的研究者,而且是中部地区最具实力的研究机构——社科院的专家自己撰写的,关于中部的文章、报告很多了,中部自己的学者来思考、研究中部的问题,我觉得是这本书非常有新意的地方。

这是第一本,我想这个书能够出来,就值得庆贺。每年出一本,可能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怎么能够使这个书更加完善,更加有吸引力。比如说,我们可以对一些数据做进一步的整合。比如说后面的一些表图,以及和全国的对比,以及西部省区的全国排位,把这些数据整合一下,更有利与大家参阅。像这样一个政策性很强,现实性很强的一本书,我们的读者定位也很重要。我想这个书更多不是给专家学者写的,而是给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管理者、企业家、社会参与者看的。我们可以尝试做一评价,我们中部地区还搞了一个论坛,还要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可以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实力、竞争力做一些评价。现在的评价方法都是现成的了,只要我们把一些数据能够收集齐了,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这样一来,这些书在中部地区就会更吸引眼球。那些县里、市里相关部门会更重视这本书。

(2006-12-26 11:08:37)
[韩俊]:

像这样的书,我们写出来都是给圈内的人看,怎么实现有效的传播呢?我觉得应该提倡一流的专家学者,注重原生态的调查,写最普通的老百姓,哪怕是初中文化或高中文化都能看懂的书,我们书是服务于社会的。如果我们的书只是在自己圈子里看,它的社会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们有的书是深入浅出,有的书是深入深出,有的书是浅入深出。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深入浅出,而且这种浅出,用最直接的话,第一手的资料。用时髦的一句话就是用原生态的素材表达我们的观点。所以我建议,今后的书里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把那些好的东西吸收进来,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中部的敏感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皮书也存在一个转型问题,真正能够融入百姓生活,那样我们社科出版社能得到巨大的发展。每一年出版一本书,都能够销售到十万册。可以搞一套民生白皮书,或者民生问题白皮书。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民生问题,各种媒体都在竞争,如果我们搞一场教育、医疗卫生、住房,这些跟民生关系最密切的一些真正有含量的,大家写出来的书,有名的研究机构写出来的书。中国社会公民的参与潜力是很大的,我今天对社科院文献出版社提点建议。

(2006-12-26 11:11:48)
[韩俊]:

中部地区也好,全国也好,我们现在研究“三农”问题,我们要关注一些新的苗头性的东西,要关注一些新的趋势性的现象。第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防止我们的政策效应逐步递减。2006年跟2003年相比,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主要就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的政策,对农民的各种补贴政策,这些惠农政策每个农民得到什么好处呢?人均91.8元。我们这么多的惠农政策加在一起,农民人均增收是91块钱,2004年增加了45块钱,2005年增加到38块钱,2006年增加了18块钱。大家可以看出来,农民直接得到好处是在下降的,当然我们不期待通过直接收入转移来解决农民收入过低的问题。但是现在随着国家财政形势的好转,今年增加到7000多亿,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更大的力度,继续完善少取的政策加大多予的力度,在支持“三农”方面有更多的作用,一定要防止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弱,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少。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防止,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农民务农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从2000年开始,从全国来讲农民务农收入的比重开始下降到50%以下,去年的比例,农民收入中,务农的收入占45%,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占55%。从增量来看,农民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在60%-80%,农业收入比重的下降是一个客观规律,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现在农民务农增收的空间仍然很大,为什么我刚才提出来要防止务农的收入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呢?

(2006-12-26 11:17:24)
[韩俊]:

我们最近在全国做了一个很大的问卷调查,涉及到2700多个村镇,农民认为务农收入增长最大的障碍就是价格,我们这几年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很低了,物价上涨很慢,但是我们的一些能源、一些资源性的产品,包括我们的住房价格都在涨,但是作为农产品的价格还是处于最低的水平上。90年我在社科院工作到陕西去那时候的排骨是9毛钱/斤,我们30几个同志在那边,每个人买陕西排骨,现在的排骨是6元、7元/斤,好的还要到12元/斤。那时候的粮食、小麦5毛多钱一斤,现在的小麦才7毛多钱,排骨的价格涨了十倍了,小麦的价格还没有翻一番,中部地区是粮食的主产区,尤其是农民务农种粮的相对收入仍然是很低的。我算了一下现在粮价的相对价格低于80年代中期的水平,如果再将中部的新农村建设,想让农民致富、农民增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农产品价格有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要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最近粮食食品价格出现反弹,这是很正常的,到年底了,而且生产在涨价,去年价格在下滑,今年要跳一跳了。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要做过度的反映,如果农价格这么低,生产价格这么高,这么希望农民靠农业能够增收。

第三,防止中西部地区长期作为沿海发达地区,长期作为国外的廉价劳动力蓄水池。改革开放将近3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就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我们最近的调查表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一些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些新的变化,我从80年代就开始研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我的论文都是写这个问题,我们都在做一个“神仙数据”,农村还有1.6亿农村劳动力,20年前,大家翻翻我们的文献,我们说农村有2亿剩余劳动力,10多年前是很多专家说有1.8亿到2亿。5年以前还是1.6亿、1.8亿。现在有的人说2亿,有的人说1亿,有的人说1.2亿,有的人说1.5亿,我说这是一个神仙数字,哪一篇经济学的文献哪一篇报告能够说清农村有多少剩余劳动力,但是可以说清楚的是,绝对不可能有真正1.6亿的剩余劳动力,我们这个数怎么来的?我们是根据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转换成劳动力估算出来的。我们可以做另一个假定,在今后两三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工业化发展需要1亿劳动力。农村能提供吗?根本提供不了。

(2006-12-26 11:22:49)
[韩俊]:

我们调查的一个数字,当然不能用它来代表全国,但是说明一个问题,农村2700多个村庄,一半的劳动力都向外转移,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的各半。在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外出的已经占到18%,也就是说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40%以上都是常年从事非农产业,他不是一工一农,是常年从事非农产业1/3都是举家外出的。无论是东部、西部、中部,村里的常委会主任,他的判断是2/3的村庄,75%以上的村庄都认为,我这个村里面30岁以下的农村青少年劳动力能出去的都出去了。我看到前不久联合国秘书安南的顾问,到宁夏一个很穷的村庄考察了一天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的农村人口结构跟战争年代一模一样。只有老人,只有妇女,只有小孩。他说,你们的年轻人到前线打战去了?他们说,到城市打工去了。所以我们农村劳动力的廉价供给,这个时代应该结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真正到了重视劳动者参与保护,工资应该有一个合理增长的阶段。

我们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我们的一个判断是既过剩,又不足。从总量上来讲,从劳动时间上来讲是过剩的。这是肯定的。但是从结构上来讲,熟练劳动力,全面的供不应求。当然不包括大学生,现在大学生就业还是难。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越来越少,我们的城市化、我们的工业化,需要的是青壮年劳动力,不需要老头老太太到城里来。而现在农村现在的体制,我们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排斥。最后还要回到农村,说明老龄化农村比城市严重,老龄化的后果将来农村地区要解决。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会为将来老龄化对他们困扰,还有办法解决,农村的年轻人都往城市跑,既过剩又不足。我看圣诞节的时候美国玩具在超市都脱销了,因为80%是中国沿海地区生产的,这些企业不敢接订单。总体上中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劳动力过剩,我们要关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农民工合资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机制,2亿农民工一个月涨50块钱,一个月涨100块钱,这比所有的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福利更大。所以我们的农业政策、劳动力政策应该更关注保护劳动力权利。

(2006-12-26 11:24:47)
[韩俊]:

第四,防止失血。中部发展,中部崛起,我所指的失血是金融支持。我们去年整个农村资金的外流是1.08亿。整个去年我们给农民的贷款占农村吸收资金的比重是28%,农村根本不缺资金,但是农民很难贷到,这是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一个政策问题,就是一个体制问题,你的金融准入的门槛那么高,你在农村现在就剩下一家企业,资金怎么能不外流呢?如果我们降低准入门槛,我们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在农村注册,资金外流的局面马上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调整。最近银监会出台了一个政策,对农村新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民自己的合作性的资金组织门槛已经放的很低了,这是一个重大决策,否则农村将会处于长期的贫血状态、失血状态。

第五,中部的发展,包括全国的发展一定要夯实长期受到体制瓶颈的制约。今年我跟中央体制部搞县委书记现场培训,我给大约一千四五百个县长书记讲过课,讲完课以后跟他们座谈一下,这些县长书记们反映很强烈的一个问题,县级的行政管理权限和经济管理权限很弱,尤其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我们市管县的趋势,当时说是要发挥中心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但是有的地方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也很大,但是在很多地区,尤其中部地区,这个资源结合以后是搞城市建设,不是搞农村机构,怎么样扩大县级政府的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如何形成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上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我也希望今后中部在社科院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蓝皮书也越来越充实,能够成为一本热书之外。我就讲这点意见。谢谢大家!

(2006-12-26 11:26:32)
[刘玉堂]:

谢谢韩主任的精彩报告,下面请北京市社科院的副院长梅松教授给我们做报告。大家欢迎。

(2006-12-26 11:28:09)
[梅松]:

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北京从东西来讲是东部,从环渤海来讲是环渤海经济,但是北京和中部发展非常密切。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十分钟,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在中部崛起的认识,第二个从德国看我们中国的发展,因为我刚从德国回来。第三个,从GDP的发展来看中国。

一个对中部崛起的认识,这个题目我比较熟悉并不陌生,我记得在80年代,湖北省就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这里头有两个学者作出了很大贡献,一个是华中理工大学张铁刚老师,他当时提出牛肚子理论,就是说中国经济像一头牛,如果这头牛躺在地上了,怎么把牛拉起来,把牛肚子拉起来就起来了。第二个,湖北省前院长夏田坤老师,他提出扁担理论,东中西,中部是扁担的中点,中部起不来东西两边挑不起来,所以中部地区六省三市服务了多少年到现在才被中央正式认可,国家提出中部崛起。从战略的提出到现在中央的采纳经过了20年的时间,反过来也说明我们经济学理论研究成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大家认识,才能被决策者领导所接受。

(2006-12-26 11:29:09)
[梅松]:

第二个问题,从德国看中国。我这次重点去考察德国的工业区,德国是西欧大陆的福地,德国并不沿海,基本上就是内陆国家,跟中国的中部的情况非常类似,但德国的经济发展在全世界GDP是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是第二位。超过日本。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中部地区虽说不靠海、不靠边,我认为可以进行比较研究,德国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德国的农业同样发达,不光是工业很强,农业也很强。德国没有多少大企业。但德国中小企业太厉害了。所以每个地方抓重大项目是对的,如果光抓重大项目,不抓中小企业的培植和发展,经济发展同样无力。搞一个借鉴的比较,中部地区仍然是有希望的。

 

(2006-12-26 11:31:26)
[梅松]:

第三,我们从京津冀环渤海看,刚才韩部长也讲了,对北京市有两大贡献资源贡献和粮食资源的供应,北京的煤炭主要是靠山西,能源也主要靠山西。粮油,中部地区都是对北京供需很大。第二是人员供需,350万的常驻流动人口,第一流出地是河北省,第二流出地是河南。我想从京津冀和环渤海的发展来看中部发展。京津冀环渤海的发展一直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但这几年在国家区域战略指导下大有提升,一个北京市和河北省正式签订了两地政府的备忘录,叫合作备忘录,虽然叫备忘录,实际上是两地政府的合协议,共同推进河北省和北京市的发展。这在全国都是并不多见的。第二个就是北京和天津,形成共识,双赢互补。天津的制造业的优势比较强,成本比较低,港口优势比较强。所以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就是天津,北京不做了。这就是一个双向互补呼应。通过京津冀的发展和环渤海的发展和中部六省市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此基础之下如何实现双赢互补。我们希望中部能够真正崛起,中部崛起了,作为京津冀环渤海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从这两大板块来讲,也是互赢的。而且这两大板块互补超过竞争。京津冀和长三角竞争的很厉害,但对于中国来说更是互补。我借此机会就讲这些。谢谢各位。

(2006-12-26 11:34:51)
[刘玉堂]:

本来是中部院的各位专家领导都发发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请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杰忠向大家做报告。

(2006-12-26 11:38:47)
[郭杰忠]: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我们看到《中部蓝皮书》今天发行,这是湖北院牵头,各六省中部院联合发行。《中部蓝皮书》的发行意味着我们的合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刚才我们听了很多专家的发言,包括发改委地区司的司长,现在是中央和各个中部省政府及经济学界的专家同仁,对中部发展问题、对中部崛起问题都非常关注。我想,我来之后第一点感受,作为中部省份,我们研究中部崛起,作为社科院的同志,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良好的开局,感到非常高兴。

第二点,江西在中部崛起有愿望同各省合作,促进中部的发展。我想,中部地区,不管是什么原因,现在总体上来讲,和其他地区相比,在发展方面是比较落后的。我们的潜力非常大,江西作为欠发达省,我们省开第十二次党代会,省长也说到,江西这个欠发达省的地位是没有改变的,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展。我们有很大的愿望与中部合作,促进中部的崛起,我想第一点是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只有寻求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合作,不只是六个省两个市之间的1+1,而是6+2=8。我们通过专家研究,决策者的研究,增强中部省市之间的联系。我们在年初的时候,讨论的问题,还有网站的建设。包括经济圈的建设,人力资源的建设,都是应该考虑的。现在合作确确实实成为经济发展必然的趋势。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首先我们是有这样的愿望。

(2006-12-26 11:39:12)
[郭杰忠]:

江西这几年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从2001年以来,江西省平均每年增长11.6%,国民生产总值在2005年增长到4000多亿,财政收入增长到1.5倍,去年达到了425.7亿。江西省的农民收入是比较快的,在去年达到了326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55元。江西利用外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2005年的时候,达到了24.2亿美元,年均增长是6.5%。人均利用外资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这几年的高速公路的发展,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只有几百公里,现在已经达到了1720公里。所以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在总体来讲,我们江西的人均GDP是比较低的,在十五期间刚刚过1000美元,今年是人民币的是9960元。今年总量可以达到4600亿。

现在省里提出一个战略,两个战略支点,一个是全面开放,一个是全民创业。全面开放是对外的,引进内外资,加强合作。全民创业就是使江西本地的资源力量如何发展,在原则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效益去发展,更高的层次是江西有一个劳务输出基地、产业承接基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制造业的基地,培育优质的农产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体现江西形象的“后花园”。不仅要引进外资,我们自己还要走出去,在招商引资上做量的变化,江西这几年的招商引资直接利用外资的增长数量是很快的。张教授也说到,像在浙江绍兴招商引资的项目,他们不要的地方,我们也决不能要。提出宁愿GDP减少2个百分点,绝不引进这些污染项目。从省里的发展战略来看,包括我们本身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江西省有非常迫切的愿望,需要加强合作,寻求这种合作,促进江西的发展,把外面的技术、管理的先进经验,怎么和江西的本土力量结合起来,把全面开放、全民创业作为支点。

这个蓝皮书的发行,从年初到现在,已经看到相应的成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我们要推动相关的决策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或者说我们的合作与发展论坛,能够与省里有关的部门,包括经济发展、发改委、能源交通等部门合作,向他们提出建议,同他们进一步商讨。我相信这样发展会指日可待,我想通过中部的潜力挖掘出来,在中华大地上下一步的发展主要看中部。我就发言到这里。

(2006-12-26 11:41:26)
[刘玉堂]:

谢谢郭院长。今天上午《中部蓝皮书》首发式暨中部发展与合作论坛非常成功,这两项活动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社科院以及首都各大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媒体的真诚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部六省二市社科院对上级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

(2006-12-26 11:44:09)
[中国网]:

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2006-12-26 11:45:14)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首部中部蓝皮书发布 中部六省经济实力大比拼
首部中部蓝皮书发布 中部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
中部六省平均开放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20%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