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资料图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第一次出现在阳光下(9月20日摄)。 9月2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宣布,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执行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F运载火箭组合体已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顺利转运至发射区。新华社记者秦宪安 摄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巩琳萌)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一圈数字轮回的背后,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战略阶段的跨越。短短12年间,中国,正在以令世界惊诧的“中国速度”飞向太空。
神舟一号:“冒险”上天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神舟一号是一艘初样产品。”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回忆说,“让初样产品上天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艘载人航天工程的“急先锋”,竟是由地面试验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戚发轫说,那是长征2号F型火箭的首次研制型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考核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利用这一机会,工程总体决定发射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借以验证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整个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
为了确保“上得去、回得来”,神舟一号设计采用了最小配置方案,与飞船上天及返回不相关或不关键的分系统都不在考核之列。
戚发轫曾用“度时如年”形容自己在神舟一号发射后的忐忑不安,“直到返回舱落地,我的心也才落了地。”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仅仅立项7年后,中国人就攻克了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神舟二号: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才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和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据时任飞船系统总指挥的袁家军介绍,在弥补神舟一号设计不足方面的基础上,神舟二号对工程总体和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考核,并且进一步检验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各系统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匹配性。
神舟二号无人飞行试验还实现了留轨技术,并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飞船的有效载荷包括空间遥感、空间天文、材料、生命科学等10种共近百件设备。”袁家军介绍说,“轨道舱按计划留轨运行了约半年时间,获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