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今晚发射 交会对接任务面临四大难点

2011年09月29日08:3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交会对接 天宫 对接机构 空间实验室 太阳电池翼 故障预案 发射升空 对地遥感 空间生命科学 长征二号F火箭

■发射看点

此次任务面临四大难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武平表示,与载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务相比,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有四个难点:

●技术要求高

●新技术采用多

●验证难度大

●组织实施更为复杂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地面仿真和验证试验,但由于受地面环境和试验条件限制,部分新研发的设备在空间环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尚需通过飞行试验考核”。

武平介绍说,航天发射是一项高风险科技活动。据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航天发射1600多次的成功率约为93.7%,其中,中国航天近130次发射成功率约为94.4%。近期,国际上的航天发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些挫折。

她说,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是航天领域公认的技术难关,在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中,包括近期国际空间站的一些对接任务,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同样面临着高风险的挑战。为此,针对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分别制订了200多种故障预案,并加强了故障处置演练。

特别是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后,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对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进行了调整,针对失利火箭的故障原因对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改进,并在工程全系统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复查。

天宫一号能否顺利升空,让我们今天21时16分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见证历史时刻。

■资料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为全新研制,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8506千克,设计在轨寿命2年。实验舱由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组成,密封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非密封后锥段安装遥感试验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被动对接机构及交会对接测量合作目标,与飞船对接后,可形成直径0.8米的转移通道。资源舱为柱状非密封舱,配置推进系统、太阳电池翼等,为空间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该型号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新型整流罩,并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000千克,运载能力8600千克。

测控通信系统由两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组成。

首次交会对接大幕拉开

比美、俄早期试验更具优势 登月在论证没时间表

“交会对接”这个词成为此次天宫一号发射的关键词。我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其中,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神舟九号飞船是否载人将根据神舟八号状况评估决策,神舟十号飞船执行载人飞行,并有望首次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

对比

天宫一号技术有优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言人武平表示,空间交会对接主要有三个方面作用,一是用于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二是用于为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运输和空间救援;三是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务。

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相比,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一是目标飞行器可支持多次交会对接,减少发射次数;二是目标飞行器按我国后续的空间实验室要求设计,可在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同时,验证空间站部分关键技术;三是还可同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展望

女航天员不久上太空

武平介绍说,目前,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完成了初步选拔,航天员正在按计划开展任务训练,训练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据她透露,我国首次选拔的女航天员也正在进行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能看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太空飞行的英姿。”

此次,天宫一号上还将搭载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旗。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中德将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至于空间碎片的问题,武平表示,此次任务采取了几个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在其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

披露

载人登月没有时间表

武平还透露,目前我国已组织专家开展了载人登月的有关概念研究和综合论证工作,但尚没有列入政府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时间表。(韩娜)

相关阅读: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