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缘起神农架综合科考出发
7月8日8时许,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科考队挺进神农架原始森林无人区。这是时隔32年后,在神农架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科考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由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等8家科研机构和院校派员参加。
本次无人区科学考察为1980年湖北省政府组织中美联合神农架植物考察32年后的首次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包括奇异未知生物在内的新物种的发现考察,将是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队已按专业分为8个课题小组,考察里程将接近1000公里。
科考目标
并未专门安排野人相关考察
神农架位于鄂西北,其主峰神农顶与三峡工程大坝坝址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是我国及世界自然保护关注的一个热点。
7月8日中午12点26分,神农架大科考的专家组组长、植物学家张代贵,带领众人走进神农架林区东部的密林。这标志着32年来神农架最大规模的综合科考野外作业正式启程。
这次科考将对神农架地区的地貌、植被、水文、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进行综合考察调研,为期两个月。这是1980年中美神农架联合植物考察之后32年来首次大规模科考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全面调查,摸清神农架地区的生物物种的分布、数量、生活习性、重点保护对象的数量、分布、保护级别;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特征;人文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为实施保护计划、制定保护措施及开展科学研究、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一直以来,神农架野人备受外界关注。据了解,这次科考并未专门安排相关考察内容,但不排除会有这方面的意外“惊喜”。
为神农架建立完整的数字资源库 充实自然博物馆
在神农架历次科学普查中,由于神农架地形地貌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参加调查的科考队伍设备缺乏,行走时间有限,调查结果相差很大,如历次所统计的维管束植物种类分别为1870种、3023种和2762种。昆虫类动物的资源数据也存在着很多空白。
据悉,由于保存设备不完善,加上当地气候常年潮湿,神农架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局保存的1976年至1985年间大规模资源调查采集的标本已损坏或遗失;加上物种记载仅限名录式,分布地点和图片均不详细,给查阅和监控当地的资源信息和动态带来诸多不便。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局长杨敬元称,基于此次本底资源调查所获得的动植物、地质、水文、气候、社会经济学方面的资料会建立完整的神农架数字资源库、自然博物馆,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展出。据当年参加科考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教授潘明清称,此次大型本底资源调查,将弥补神农架藻类等低等植物的空白区。
科考线路
全程1000公里所经之处基本为无人区
据介绍,于8日开始的神农架综合考察所经之处基本为无人区,两路行走路线分7段,两个月完成,在完成一次路线后,休整两天继续行走计划。
考察路线全程曲线距离为1000公里,沿途经过新华断裂带、秦岭冷杉原始森林、宋洛河、阴峪河、大小神农顶、官门山、板壁岩等。高难度路线主要集中在8月,考察人员将在野外生存调查55天,在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人员的配合下对无人区进行综合摸底调查。
据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局长杨敬元称,此次综合考察行走路线与去年开始的本底资源调查不同,“行走路线基本都在无人区,海拔跨度500米到3000多米,昼夜温差大,为了准备这次综合考察,林区预算50万元购买物资,聘请民工、协警支持,保护科考队员的安全。
线路一垂直落差2000米 地形险峻
第一条线路将从东神农架林区新华乡出发,穿越缓冲区15公里的新华断裂带、大寨湾原始森林、秦岭红杉原始森林,预计经过六天时间,最终抵达徐家庄林场。
杨敬元介绍,这一段穿越线路垂直落差达2000米以上,植被垂直分布显著,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途中经过的棕峡河谷,最宽处有数十米,最窄仅有两米,两侧山崖却高达千米,是世界级的地质奇观。全程几乎为无人区,科考队在完成每天的工作后,必须就地扎营居住。六天的行程完成以后,科考队员将在徐家庄林场休整两天,继续第二条路线的考察任务。
科考队员
8个小组14名专家组成 平均年龄30岁
此次综合考察是在2011年5月启动的神农架本底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考察队伍由专家14人,保护区工作人员5名,及其他工作人员12人组成,年龄最大的为60岁,最小的为24岁,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其中,专家组由中国林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8个课题小组中抽调的学者组成。包括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地理自然环境五个门类的专家,届时,脊椎动物小组将在夜间设置红外线照相机捕捉夜晚出没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的小组将采用充电式高压汞灯诱捕夜间出现的飞蛾、昆虫,这些设备部分由保护区管理局提供,并由随队人员携带,进行必要的科学考察与动植物标本制作。
走进神农架
主峰海拔3106.2米堪称“华中屋脊”
远古时期,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提升成为多级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
神农架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708.2米。
森林生态学研究具有全球性意义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
这里拥有当今世界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境内森林覆盖率88%,保护区内达96%。这里保留了珙桐、鹅掌楸、连香等大量珍贵古老孑遗植物。神农架成为世界同纬度地区的一块绿色宝地,对于森林生态学研究具有全球性意义。
神农架拥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宗河)
《科技日报》(2012-07-11 七版)
(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