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抬轿又打压
——对中国军队实力的误读
以西方的技术标准来看,中国军队当然是落后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接触中国后,“中国军队惯于人海战术”“中国军队使用着古董武器”等论调不绝于耳。即使是现在,西方在渲染中国军队不断出现新装备的同时,也从来没有忘记贬低中国军队。例如,加拿大《汉和防务》主编平可夫就假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三代战机每天将损失20~30架,按照这个速度,他得出结论,“第三代战机只能支撑11~17天”。美国《防务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周刊则引述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拉里·沃特尔的话说,“在中国的整个军事系统内,解放军还不能形成一支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的部队……”
但这些观点显然忽视了一个案例:抗美援朝战争之前,中国军队的实力在西方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因为那时中国的军队实力实在是“乏善可陈”,但战场上志愿军的表现却让西方国家瞠目结舌。
装备技术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支伟大的军队是否能仅仅依靠技术来衡量却是一个疑问。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军队实力的最大误读在于过于关注军事技术的提升,而忽视了中国军队的本质特点——坚持“人民战争”理念,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等“内核”以及组织建设上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忽视,是西方国家误读、误判中国军队实力的重要原因。然而正是这些特点,使中国军队的凝聚力和内在潜力无可估量,这在中国军队面临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时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兵役制度和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得中国军队与中国社会紧密联系,进而实现了中国军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与美国等国相比,中国昔日单方面裁军,中国军队以“忍耐”配合经济恢复与发展,是“不可理解”的。反观美国,历届总统敢于向军费开刀的少之又少,奥巴马政府的军费依然居高不下。
而中国军队,在始终面临强敌威胁、始终面临新军事革命挑战的条件下,在有效地为中国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同时,还实现了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的转变。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然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原因,至今为西方国家的主流舆论和智囊机构所忽视。
谜一般的“中国制造”
——对中国军事技术的误读
在当今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地方不销售“Made in China”。然而,对于中国的武器装备制造能力,外界却莫衷一是。
一种误读是与“中国威胁论”相呼应的,它对中国的武器装备制造水平进行过分的渲染。尤其是,中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往往被解读成中国的“秘密武器”。中国的“神舟”飞船,被外媒认为是具有一定攻击能力的外太空武器平台;中国试验的反卫星技术,被认为是外太空卫星的巨大威胁;中国展示的新型弹道导弹,被美国军方认为是攻击航母的新型武器。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中国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西方却对之进行了不合理的放大。
与此相对,另一种误读就是贬低中国研发武器的技术实力。有相当一部分观点认为,按照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很多武器装备是不合格的,甚至是劣质的。与前面的无限夸张相比,这种贬低则是静态、孤立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武器研发水平取决于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也取决于中国的作战思想。通过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不但实现了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且已经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生产设计经验。近期的一系列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显示:中国大型装备(例如军用大飞机)技术的开发,已经呈现出爆发的态势。中国武器研发实力已经接近了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中国的武器研发长期沿袭苏军的作战思想和苏制武器的风格——廉价、适合大规模制造,既符合中国当时的国力,也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如今,中国军队早已认识到了新军事革命的重要意义,武器研发正在注入更多的新型元素。相比价格高昂的西方武器,中国武器在力争保持价格相对低廉的前提下,技术的先进程度和制造的精密程度都在向西方靠拢。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跟踪”和“仿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思维将会体现到中国的军事技术上。
国外对中国军事技术的误读,除了固有偏见,信息的不对称甚至缺失也是因素之一。可以说,任何夸大、孤立、静态考察中国军事技术的方法,都不适用于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不负责任的臆想
——对中国军队活动的误读
近年来,无论是内部演习还是与外军的联合演习,抑或是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以及维和行动,都相较从前更加频繁。中国最新的《二00八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专门把有关活动作为附录向全世界公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界的关注程度。然而这种关注,往往也包含着各种误解。
2009年下半年,中国军队举行了一次代号为“跨越-2009”的较大规模的训练演习。美国《费城号角》杂志认为,此次演习的假想敌是美国,中国解放军要在演习中演练压制敌人的电子系统。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认为,在中国和印度举行完边界谈判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就举行了旨在提高其远距离部署部队能力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该报说,“尽管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形势,但它的邻国还是担心中国军演的目的旨在进行军事扩张。”实际上,此次演习仅仅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年度合同战术训练演习。幸亏中国主动向外界公布了演习的相关情况,才排除了更多不负责任的“臆想”。
西方对中国军队与外军进行的联合演习更加敏感。上合组织的“和平使命”系列演习就是被误读的典型代表。“和平使命”演习的主角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影响力已然决定了演习的“受关注度”,因此中俄一开始就严正声明演习不针对第三方。然而从2005年开始,演习就被解读成两国要建立某种程度的军事同盟。2009年的“和平使命”军演,由于地点靠近朝鲜半岛,又被认为是与朝鲜局势有关。
此外,中国军队走向海外,或是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或是护航保障本国利益,都会听到让人不快的声音。甚至中国军队为了庆祝国家成立60周年,海空军为了庆祝本军种成立60周年而进行的阅兵表演活动,都会被认为是中国向周边展示武力。
对于来自于西方的“误读”,中国既需要加大解释的力度来逐渐缩小其影响空间,也需要冷静看待战略利益、文化隔膜给这种现象造成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