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23日宣布,由著名海洋科学家汪品先教授领衔的“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的试验与初步应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3日通过专家验收,中国第一套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系统已在东海成功运行,中国海底观测系统建设实现了“零突破”。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领衔的“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的试验与初步应用”项目,旨在初步突破构建包括海底观测网在内的海洋综合立体观测网系统关键技术,在上海附近海域进行海底观测组网技术的试验,建立中国第一个海底综合观测试验与示范系统——东海海底观测小衢山试验站。
试验站由海洋登陆平台及控制和传输模块、1.1千米海底光电复合缆、基站包括特种接驳盒、外接ADCP、CTD、OBS多种仪器等组成。系统实现了能源的长期自动分配供应、仪器的控制、数据的实时采集、网络传输与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试验站还初步成功研制一套包括数据接收、监视和管理的可视化信息系统。
系统自2009年4月19日试运行,已实现正常运行60余天,实现数据完整率达95%以上。这为今后中国进一步建立深海观测系统研究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同时也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
海底观测系统,是将观测仪器放在海底,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向各个观测点供应能量、收集信息,从而实现全天候、长期、连续的自动观测。海底观测系统可提供多要素、多学科的长期、综合、实时观测,观测范围包括海底地壳深部、海底表面、海水水体及海面,观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等学科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海底观测系统可应用于包括基础科学研究、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灾害与环境保护、航海方面研究,满足国家海洋安全最基本的海底、水体和海面各种要素的需求,改变中国在这一高端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记者杨金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