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2月8日,在辽宁省首场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求职者在一处招聘广告牌前查看信息。新华社发 张文魁 摄
今年春节,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求职的压力可能会超过春节的欢乐。
“亲朋好友都发动起来了,父母还让我带了很多简历去拜年。”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葛学的是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专业,她的工作目前还没有着落。
“一旦听到某个亲戚在某个相关部门工作,父母就努力拜托。”小葛50多岁的父母把过年当成了她求职的重要“人际砝码”,四处求人。听说一位远房表哥在北京一家媒体任职,并且今年回来过年,父母不顾自己是长辈的身份,以及多年未联系,大包小包并带上小葛前去拜年。看到这一幕的她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父母都希望我留大城市,大单位,”小葛却认为,一门心思往这方面钻机会过于渺茫,自己适合与否也未知,“都没想好”。
春节过后,进入求职关键期,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求职竞争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却是很多大学生如小葛一样,对于是要去争抢大城市、大单位,还是回家乡、去中小企业工作,陷入“还没想好”的求职迷惘之中。
是做“沙丁鱼”还是“死咸鱼”
“北上广”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但生活压力大,人挤人像“沙丁鱼”;回家乡,生活压力小,却可能迷失于小城市的平庸与固化,像被大城市抛弃的“死咸鱼”。
走或留,这是摆在众多毕业生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还是大城市机会多些。”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小王和他的同学清一色更青睐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小王尽管是哲学专业,求职并不容易,但是从9月份起,“我所有的简历都投在了北京。”
小王说,在她湖北老家人看来,像她这样在北京读过书的人,回家工作就意味着失败。而且,小王的专业在湖北更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北京更兼容并包一些。”
“我更愿意留在北京,虽然苦,但仍能看到希望。”小王说。
“回去不像说说那么容易,想回的回不去,”“留下比想象的也要艰难,想留留不下,”在采访中,很多大学生说,其实在未来的求职生活中,自己的主动权并不是那么多,很多人不得不无奈地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