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带领扶贫“洼地”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2013年05月20日09: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吉林 农村 残疾人 贫困 就业 城乡差距 致富 技术 互助 农业

(原标题:扶贫“洼地”的农民如何走上致富路——吉林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崔丽

4月底,吉林省的黑土地刚刚苏醒,农村就活跃着残疾人勤奋致富的身影。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张家沟果蔬合作社的甜瓜大棚内,一级带头人黄文昌带着几个二级带头人传授种瓜技术。他们都是残疾人,马乡村二级带头人常荣说:“残疾人想干点事不容易。多亏有了‘带传’培训,残疾人有了学技术的路子,现在都是多面手了。”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残疾人数量多,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吉林省共有农村残疾人104.9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4.32%。本世纪以来,吉林省通过多种扶持措施,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带传培训工程——让残疾人有学技术的途径

2007年,吉林市残联探索实施了“一带十传百培训计划”,即在每个乡镇至少培训一名残疾人“一级带头人”,带领数十名残疾人“二级带头人”,向数百名残疾人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技能的培训计划。吉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保忠说:“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帮助农村残疾人解决贫困问题,‘带传培训计划’使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互相沟通起来效果更好,示范起来更有说服力。”

一进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农民张云山农家乐风味餐厅的门,就可以看到4块显示屏,里面是一头头活蹦乱跳的黑山猪。这个创意是张云山自己提出来的。张云山是小白山乡的一级带头人,1994年,他在加工鱼饲料时不慎被机器将左手四指绞断。2007年2月,市残联组织发起了“一带十传百”培训,他被乡里推举为一级带头人参加培训。几年来,通过培训,他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形成了养鱼、养鸡、养猪和种植相结合的循环生态经济。

马洪贵是孤店子镇的一级带头人,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他创办了吉林市吉得利工贸公司。几年来,公司安排50多名残疾人就业,其中3名残疾人由于技术差,管理人员多次建议辞退,但他毅然留用,并帮助这3名残疾人掌握了技术。

目前,吉林市78个乡镇有43373名残疾人参加了“带传培训计划”,其中“一级带头人”92人,“二级带头人”1392人。据“带传培训数据库”3年数据综合评估显示,参加“带传培训计划”两年以上的残疾人,平均每户同比增收超过千元,3年累计增收1.5亿元,大幅度缩小了与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

残疾人农机互助组——让残疾人免费享受机械化服务

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三姓村一社齐晟残疾人农机合作社社员沙志勤今年种地不用愁了,他家有15亩地,在加入残疾人农机合作社之前,他每年都要雇人种地;加入合作社之后,从种到收都由合作社管了。合作社理事长李洪光介绍,去年,区残联为合作社投资34万元、购买大中型拖拉机两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一台、免耕播种机一台,合作社和残联签订了合同,约定为村里残疾人免费田间作业。

2009年开始,长春市残联把“带传培训工程”与农机投放相结合,市、区两级政府和残联投入资金1015万元,组建残疾人农机合作社和互助组。农村贫困残疾人户自愿组成残疾人农机互助组,互助组组长与上级残联签订协议,申领农机具,残联为农机协作户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劳务,在完成这些协作义务后,农机领用代管户可以通过经营这些农机具获取收益。

长春市实施农机互助组试点以来,市、区两级共投入资金1015万元,免费发放农机具1556台(套),组建农机合作社4个,互助组384个,有1867户残困户加入互助组(合作社),受益残疾人共1922人,辐射5928人,免费耕种土地面积16747亩。通过对互助组(合作社)试点成效的跟踪考核和绩效评估,入组残疾人家庭每亩地一年可增加收入近200元,平均每户一年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农民日报